疫情下:「三七」防瘀滯

李思齊教授 | 2022-02-15
三七,又名田七、金不換等,主要產於雲南、廣西等地。三七這一名稱的來源,說法很多,如有說每株三七有3個葉柄、每個葉柄有7個葉片,故名「三七」;還有認為是因其三分喜陽、七分喜陰。

疫情影響下,很多人沒有外出鍛煉,加上大凡冬至春初,人之機體易瘀滯,使原本身體氣血運行不佳,尤其血瘀體質者,氣血更易瘀滯。此時宜以多做運動、曬太陽、泡腳等,以防瘀滯。但做了後,仍出現血瘀體徵,如舌下絡脈紫暗、舌質紫黯、口唇和膚色黯淡等。此時,可在中醫指導下,適量服三七,用作化瘀、補血等。

三七,又名田七、金不換等,主要產於雲南、廣西等地。三七這一名稱的來源,說法很多,如有說每株三七有3個葉柄、每個葉柄有7個葉片,故名「三七」;還有認為是因其三分喜陽、七分喜陰。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認為三七「或云本名山漆,謂其能合金瘡,如漆黏物」,即三七本命山漆,因將其敷於傷口,就像漆一樣黏住傷口,止血迅速。因山漆和三七諧音,久而久之,便稱作三七。無論如何得名,三七都是必不可少的珍貴藥材,如《本草綱目拾遺》稱:「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所以三七又被稱作「參三七」。著名的中成藥「雲南白藥」和「片仔癀」,皆以三七為主要原料。

消腫補血

民間認為「一勺三七粉,渾身百病消」。中醫認為,三七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心、肺、大腸經。《本草綱目》稱:「三七止血、散血、定痛」;《玉楸藥解》稱「三七和營止血,通脈行瘀」;《本草新編》則稱:「三七根,止血之神藥也。無論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獨用亦效,加入補血補氣藥則更神」,由此可知,三七的主要功效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等,主要用於治療咯血、吐血、便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等。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三七含有多糖、脂肪油、生物鹼、甾體,以及鈉、鎂、鐵等微量元素,有滋補強身、擴張冠脈血流量、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調節機體免疫等功效。

關於三七的功效,民間有「生消熟補」之說。「生消」主要是指生用三七,止血活血、散瘀消腫等;「熟補」則是指「熟三七」補血強身、提高免疫力等。三七的生熟功效,差別如此之大,主要是因為其所含的成份發生了變化。如「生三七」的止血功效,是因其所含的三七皂苷,有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黏附與集聚等。而三七高溫炮製後,三七皂苷和總黃酮等成份被破壞,使其止血化瘀的功能減弱,而使其補血、生血的作用增強。

三七除了生熟功效不同之外,其用法也需注意。

如用生三七養生防病,若體內無瘀,則不可用,《本草從新》中說:「三七能損新血,無瘀者勿用」。因此,服用三七前,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是否身體有瘀:面部有斑、黑眼圈、嘴唇暗紫、身體有部位長期刺痛、身體易出現青紫斑痕、記憶力差等。若自己無法確定,則以諮詢醫師為宜。

三七即使再好,也是中藥,不比其他藥食兩用的食物,因此,不宜長期食用,也不宜多食,每次3至5克即可。此外,經期孕期女性,內火過旺、風熱感冒者、兒童等,均不宜食用三七。另,判斷三七粉真偽,可將其灑在豬紅上,若豬紅化為血水,則為正宗三七。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研究員:文芊

 

[信健康] 適量服用「三七」可補血,中醫食療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