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氣」與「正氣」

姜元安教授 | 2022-03-04
在COVID-19肆虐的情況下,除了防疫措施之外,每個人通過飲食、起居、情志調節等日常生活來維持生命的自然性,養護好個體的「真氣」,以致「不遺形體有衰」,亦是必不可少的。

在中醫學中經常會聽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一說法,這是指對於可能傷及人體的外來邪氣,包括風寒暑濕燥火而言,只要每個體內有足夠的「正氣」,這些可能的外來邪氣就無法傷害到我們。換言之,如果人體被外來邪氣所傷,其根本原因不僅僅是因為有邪氣的存在,而是我們體內自身的「正氣」不足,即所謂的「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在COVID-19肆虐全球兩年多以來,幾乎每日都會聽到全球愈來愈多的新增確診人數,無論新增的數量有多麼驚人,有一個現象卻是不可忽視的,即,有相當一部分受到COVID-19感染的人被稱為「無症狀感染者」,從臨床角度而言,這些受感染者不應被稱為「病人」。

免受傷害

從中醫的發病學角度來看待這一現象,這些受到COVID-19感染但卻沒成為病人的群體,正是其體內有足夠的「正氣」,所以即使受到感染也不會對生命造成實質的傷害。當前,全球(包括香港)面對這一嚴重的疫情所採取的主要防疫措施,除了打免疫針之外,就是將可能的感染人群加以隔離並進行檢測。儘管如此,病毒似乎依然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全球範圍內傳播。

對於包括病毒在內的一些致病微生物,中醫都將之稱為「外邪」。在防止「外邪」傷人方面,中醫一方面強調「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另一方面更加重視「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問題是,「正氣」從何而來?以及如何可以加強體內的「正氣」?

其實,「正氣」是相對於可以致病的「邪氣」而言的,一個健康的生命體如果沒有受到「邪氣」的侵襲,體內是沒有所謂的「正氣」的。但是,如果身體受到「邪氣」的侵襲,就必須要有能與之抗衡的「正氣」。

抗擊邪氣

在正常的生命體內,維持健康的生命過程所需要的是「真氣」。《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人之生命本質最重要的是「天真」,即自然之真氣。人之生命本源於「天」,「天」有「真氣」,故人亦不離「真氣」。由於生命所具有的自然性,「真氣」是與生俱來,故又稱「元真」。《靈樞.刺節真邪》謂「真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併而充身也」,故《素問.寶命全形論》將人的生命定義為「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所稟受天地自然之氣,即呼吸所得之天氣與飲食所得之地氣相合而充滿於身,化而為營衞之氣,進而化而為血氣,周流一身,如環無端,《素問.上古天真論》謂之「氣脈常通」,以維持並確保生命健康。故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明確指出,「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及安和。」而當身體受到「外邪」侵襲時,體內的「真氣」就會自然而然地與邪氣抗爭並保護我們的身體不受邪氣所傷害。此時,相對於「邪氣」而言,在正常生命狀態下的「真氣」就成為抗擊邪氣之「正氣」。

如果平時沒有養護好「真氣」,那麼在有「外邪」侵襲的情況下,生命就會失去「正氣」應有的保護而發生病變。所以,在COVID-19肆虐的情況下,除了防疫措施之外,每個人通過飲食、起居、情志調節等日常生活來維持生命的自然性,養護好個體的「真氣」,以致「不遺形體有衰」,亦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

教學部主任及中醫專業應用教授

 

[信健康] 疫情下養護好真氣,中醫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