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全方位支援社區確診病人 措施多管齊下達「三減」目標

李夏茵醫生 | 2022-03-23

第五波疫情肆虐,正面攻擊社會,其中以長者和小童的影響較嚴重。
面對確診個案數目海嘯式上升,公立醫院正採取不同措施,將醫院資源預留給重症病人優先接受治療,至於留在社區的輕症患者,醫管局會盡早識別當中的高風險確診人士,目標是透過不同渠道及早介入,提供所需診斷及支援,避免高危病人情況惡化,努力達至「減死亡、減重症、減感染」的目標。
這一波疫情中,大部分病人都屬於無症狀或輕症患者,為了減輕醫院壓力,大部分病人會安排入住社區隔離設施,或留在社區接受治療。為了支援這班病人,我們已於2月中啟動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指定診所,截至3月16日,23間指定診所已為近六萬名確診人士提供服務。患者可透過醫管局HA Go手機應用程式(目前只適用於曾經在醫管局登記或使用醫療服務的人士)或致電指定診所進行預約。為照顧一批較高風險群組,包括70歲或以上長者、5歲或以下小童、懷孕28周或以上的孕婦,以及免疫力受抑制的病人,如曾接受器官移植、患有免疫系統減弱的疾病,或長期服用減弱免疫系統藥物的病人,我們亦新增「關愛預約專線」,供上述群組預約醫生診症服務。指定診所會按病人的臨床情況,處方合適的藥物治療,包括新引入的新冠口服藥。

輕症確診者可致電預約到指定診所求醫,醫管局會按需求適時增加診症名額。(醫管局圖片)

網上系統報病況
我們希望盡早可以為社區確診者進行風險評估,然後為他們提供合適的支援或安排到適當地方接受治療。因此,我們與創新科技署研發了「隔離護理觀察系統」,這網上系統已於3月15日面世。當社區確診病人在政府開設的快速測試陽性人士平台呈報後,他們會收到附有連結的短訊,然後透過連結進行網上登記,或透過語音系統,輸入個人資料、檢測資料及健康狀況等。
當確診病人申報身體不適並有警示病徵時,例如服用退燒藥仍然持續高燒兩日,低溫、抽搐、胸部或腹部不適等較嚴重情況,系統會發出提示給病人,建議他們去急症室或聯絡社區隔離設施職員;如果病人申報了高風險因素,例如5歲以下、70歲以上、懷孕28周以上、器官移植或有免疫問題病人,系統會提示病人預約指定診所。同時,系統會根據病人提供的資訊,自動找出這些潛在性高風險的病人,交由「護訊鈴」護士團隊致電跟進這些病人的情況。系統亦提供有關在社區隔離須注意的事項或有用資訊供市民查閱。
「護訊鈴」主動出擊
同時,我們考慮到社區確診病人在醫療方面或有疑問,所以在較早前已設立支援熱線1836115,提供超過100條熱線解答病人的查詢,職員亦會按實際需要轉介醫生提供遙距診症服務。
至於「護訊鈴」的護士團隊亦會主動出擊,每日檢視確診者名單及接觸當中的高風險病人,提供健康評估及相關的資訊,希望患者在疫境之中獲得適時的支援及協助。
要穩控疫情,針對安老院舍的工作不容忽視。我們的社區老人評估小組已加強外展及遙距診症,為染疫院友提供治療及護理。醫生亦會按臨床指引及病人情況處方新冠病毒口服藥,假如長者病情嚴重,則會安排送院治理,醫管局會協助院舍作出相應安排。

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指定診所的二維碼。(醫管局提供)

對於仍然留在社區的患者,我們建議病患應注意個人衞生,時刻採取防疫措施及留意身體狀況。病人如果出現緊急症狀,例如服用退燒藥後仍高燒不退持續兩天、有低溫症、抽搐、呼吸困難、胸腹疼痛、意識混亂、腳步不穩、孕婦的胎兒活動減少,持續不能飲食或上吐下瀉超過兩天等,應盡早到急症室接受診斷,及時穩定病情。
要戰勝疫情,一定要所有市民一同合作,亦希望市民支持和理解我們的安排。

撰文 : 李夏茵醫生_醫院管理局策略及發展總監

醫管局於疫情下積極透過視像診症為新冠及非新冠病人提供遙距支援,監察長者的健康情況。(醫管局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