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新冠口服抗病毒藥

何家銘醫生 | 2022-03-31

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在世界各地大流行至今,已造成全球近五億人感染,六百多萬人死亡。
由「防疫」到「抗疫」,各國的醫學專家及科學家不斷同病毒與時間競賽,研發出各種疫苗及治療藥物,遏制病毒蔓延,讓「大流行」盡快變成「風土病」。
而在本港,新冠病毒病第五波已造成過百萬人感染及超過7500人死亡。根據醫院管理局及衞生防護中心對第五波疫情首6748宗的死亡個案初步分析,超過九成五的死亡個案為60歲或以上人士;接近九成有已知長期病患;接近六成為居於院舍人士;約七成沒有接種疫苗。本港的抗疫重點亦適時調整為「三減三重一優先」。
「三減三重一優先」,即減少死亡、減少重症、減少感染;重點人群、重點機構、重點區域採取精準有力措施;優先救治長者。為了減少死亡及減少重症,醫院管理局已引入治療新冠病毒病的口服用抗病毒藥物──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及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根據研究顯示,這兩款藥物都能有效減低住院同死亡風險。若在出現病徵5日內,使用帕克斯洛維德能降低出現病徵第五天病毒載量7.3倍,降低住院比率達八成八,並能百分百減低一個月內死亡風險;而使用莫納皮拉韋能降低出現病徵第五天病毒載量兩倍,降低住院比率達三成,並能減低一個月內死亡風險達八成九。
未有標準
其實現時在國際上暫沒有治療新冠病毒病的標準治療。現時治療的藥物都是根據其他有限證據作未經許可情況下使用的試驗治療。這些藥物的潛在益處是基於治療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及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的證據和臨床經驗得出的專家意見而作出參考指引。
帕克斯洛維德及莫納皮拉韋現在主要用於新冠病毒病的早期輕症卻有潛在變成重症的高風險人士。莫納皮拉韋在香港並未註冊。但帕克斯洛維德及莫納皮拉韋已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緊急使用授權。現時,帕克斯洛維德及莫納皮拉韋在本港的適應症為60歲或以上(不論有否接種新冠疫苗)人士;或60歲或以下未完成接種新冠疫苗的高風險人士如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癌症病人等;或嚴重免疫力不足人士(不論有否接種新冠疫苗),並於病徵起計5日內的新冠病毒病確診輕症病人,即室內空氣的血氧飽和度大過94%。
帕克斯洛維德包裝內含兩種藥物,奈瑪特韋(Nirmatrelvir)和利托那韋(Ritonavir)。奈瑪特韋是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二型(SARS-CoV-2)主要蛋白酶的擬肽抑制劑,可抑制病毒在體內複製。而利托那韋是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一型(HIV-1)蛋白酶抑制劑,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奈瑪特韋的代謝,增加奈瑪特韋在體內的濃度及成效。帕克斯洛維德的療程為5日。12歲以下、體重少於40公斤的病人或曾對帕克斯洛維德中的任何成份有嚴重過敏史便不適合使用。而懷孕的婦女是可以使用帕克斯洛維德的。
帕克斯洛維德的副作用為味覺改變、腹瀉、高血壓及肌肉疼痛等。另外,帕克斯洛維德亦有機會與其他藥物有相互作用,導致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如某些高血壓藥、前列腺增生藥物、抗凝血藥、抗痛風、抗精神病藥、降膽固醇藥、鎮靜安眠藥等。
所以,當醫者處方帕克斯洛維德時,會了解清楚病者的藥物史及查證清楚會否有相互作用,才會給予病者使用。另外,帕克斯洛維德的副作用還包括過敏或超敏反應、影響肝功能、愛滋病病毒耐藥性等。

雖然香港已引入新冠口服藥,但預防勝於治療,及早接種疫苗仍是對抗新冠病毒的上上策。(中新社圖片)

預防為上
至於莫納皮拉韋是核苷類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能夠去抑制SARS-CoV-2複製突變。莫納皮拉韋的療程為5日。
莫納皮拉韋的副作用在醫學臨床研究中與安慰劑相若,用者有機會出現過敏反應如紅斑皮疹、頭暈、惡心、腹瀉等。另外,研究發現莫納皮拉韋有機會對胎兒有害及影響骨骼軟骨生長,所以18歲以下、懷孕或餵哺母乳是不適合使用的。而患者使用莫納皮拉韋時,醫者會建議患者在用藥時及用藥後一段時間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以防懷孕,影響胎兒。
現時新冠患者要使用新冠病毒病口服抗病毒藥,便要預約醫院管理局23間指定診所或到私家醫院(確診者診所)求診作評估。另外,醫管局社區老人評估小組亦會主動到各老人院舍診治處方口服抗病毒藥予罹患新冠病毒長者。
家庭醫生站在社區最前線,他們對自己病人的病史及藥物歷史必定是最了解,用藥時更得心應手。雖然社區家庭醫生暫時還未能處方新冠病毒口服抗病毒藥,若日後能為病者處方相關藥物,病者便能得到更適時的治療,有助提升「防重症、防死亡」的效率。
當然,古語云:「預防勝於治療。」及早接種新冠疫苗必定是預防感染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上上策。未接種新冠疫苗的朋友,請趕快接種,並記得要依時打齊疫苗啊!
www.hkcfp.org.hk
撰文 : 何家銘醫生_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信健康] 治療新冠仍未有標準,支援訊息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目前國際上暫沒有新冠病毒病的標準治療。(法新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