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患者多「腸化生」

王喬峯醫生 | 2022-04-06
潮流興韓式飲食,但泡菜、部隊鍋其實都是高風險食物,也解釋了為何韓國胃癌發病率全球第一,居高不下。

近年「腸化生」的情況愈來愈常見,很多長期胃痛的病人在胃鏡活檢組織中都發現有腸化生的問題。「化生」metaplasia一詞來自拉丁文,有形狀變異的意思。而「腸化生」即指胃黏膜上皮細胞由於慢性炎症刺激,逐漸演化成腸黏膜上皮細胞的模樣。這種變異好發於幽門螺旋菌感染、煙酒刺激等的慢性胃炎患者身上。
「腸化生」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胃部癌前病變。根據數據顯示,患有「腸化生」的病人,將來患上胃癌的機率是正常人的6至10倍。不過也不用過早驚慌,因為香港胃癌的發病率相對日韓等國家為低。簡單來講,如果我們追蹤100個「腸化生」患者10年,大約有1.8至2.5人會患上胃癌。這個數字不能忽視。
正如剛才所講,慢性胃炎是形成「腸化生」的主要成因。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吸煙酗酒、慢性幽門螺旋菌感染而沒有及早治療等,都是風險因素。此外,高鹽份、醃製過的食物、加工肉類和罐頭肉,以及紅肉都被世衞組織列為二級致癌物,過量食用有機會增加腸胃癌症風險。潮流興韓式飲食,但泡菜、部隊鍋其實都是高風險食物,也解釋了為何韓國胃癌發病率全球第一,居高不下。
暫時醫學界並沒有根治「腸化生」的靈丹妙藥。有些研究指出,即使把幽門螺旋菌慢性胃炎治好,都無法完全逆轉「腸化生」。有個別研究顯示,β-胡蘿蔔素和長期服用高劑量的維他命C有機會逆轉「腸化生」,但這些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所以亦未有在臨床治療上廣泛應用。
所以,現時處理「腸化生」的原則是──定期進行胃鏡監察,及早發現和治療進一步的惡性病變。至於胃鏡監察的頻率,並沒有統一的國際標準。醫生會根據病人的風險因素,度身處理。例如病人有長期吸煙、胃癌家族史、胃組織出現進一步不完整分化、大範圍或多部位的「腸化生」等其中一種高風險因素,很多指引會建議一年一次,甚至更緊密的胃鏡監察。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長期胃痛有「腸化生」現象,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