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百年 傳染病再展威力

徐詩駿醫生 | 2022-04-29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為傳染病患者查找致病及感染源頭,對症下藥以提供適當的治療,同時亦會為求診人士在預防感染方面提供適切的建議。(養和醫院提供)

傳染病歷史源遠流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發生的大流感,導致全球可能接近5000萬人死亡。過去百餘年中每次甲型流感大流行,包括禽流感、豬流感等,都能找到當年流感病毒的直系後裔。市民對傳染病聞之色變,皆因持續逾兩年的2019冠狀病毒病一直揮之不去,本地死亡人數累計九千多人,確診個案眾多;為整體公共衞生帶來沉重的打擊。
作為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這些年來我的工作就是要站在前線與傳染病毒作戰,為病人提供最適當的治療之餘,亦在院內協助制定感染控制措施,統籌各部門對抗疫情。
時光倒流,回想當年在醫科畢業後, 經過3年的內科基礎訓練,我最終選擇在多姿多采、極具挑戰的內科專科繼續深造。
當時參與內科專科訓練,遇到一位外籍女病人途經香港,因發燒須由機場送院治理。她病發前曾走遍多個東南亞國家,但不幸在泰國被猴子咬傷;入院後出現發高燒、全身紅疹、頭痛、血小板偏低和肝酵素上升等症狀。
為她初步評估後,我感到相當迷惘,只好硬着頭皮向上級醫生請教。當時我的上級正是醫管局現任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醫生,他耐心地指導我先來鑑別病人感染的病源,如:登革熱、斑疹傷寒、傷寒、急性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感染(EBV)等。
當時狂犬病在不少東南亞國家十分普遍,她也有可能是被猴子咬傷而感染了狂犬病,需考慮為該病人注射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並處方預防性抗生素以防傷口感染。年少無知的我頓時大長見識,更因此立志成為一位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
範疇原來既廣且深
傳染病種類繁多,通常是由細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蟲4類微生物所引致。雖然傳染病十分普遍,但傳染病科醫生在香港是「少數族裔」。直至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一疫後,這門專科漸為人所知,也有更多醫生加入行列。傳染病科醫生需要涉獵的層面十分廣泛,經常與其他專科醫生共同處理複雜的個案。如癌症病人在接受化療時免疫力會大減,並出現如侵入性真菌、分枝桿菌等機會性感染;深切治療部病人因為常接受入侵性的治療與監察,亦會較易出現感染情況,傳染病科醫生都可以對治療及預防感染提供適切的建議。
人畜共通傳染病(zoonosis)則是我們的另一範疇。雖然本地市民接觸到野生動物的機會不大,但仍有一定機會從家禽、寵物或受動物污染的環境接觸到病原體。經典的例子包括進食未經煮熟的豬肉而引致的囊蟲病、受感染的貓隻可以傳播貓抓熱和弓形蟲等。
香港曾出現的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2019冠狀病毒病的冠狀病毒,以及以老鼠為媒介的大鼠戊型肝炎,皆屬人畜共通傳染病。
隨着抗生素被廣泛使用,耐藥性細菌感染亦日趨常見,令原本治療感染的藥物無效以致較難醫治。本地醫院偶有耐藥性病原體的爆發,如耐萬古黴素腸球菌(VRE)、耳念珠菌、多重抗藥性不動桿菌(MDRA)和綠膿桿菌等等,不單影響住院病人,更有進入社區的跡象。一些未曾住院或接受醫療程序、居住在社區的人士亦感染耐藥性細菌,社區型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屬其中一種。傳染病科醫生除了為醫治耐藥性感染提出意見,亦透過醫院內的抗生素導向計劃促進善用抗生素,從而減少抗藥性惡菌。
另外,市民在外遊時或接觸到當地的病原體而感染熱帶病,如瘧疾、病毒性出血熱、寄生蟲或其他真菌感染。由於這類傳染病較少在本地出現,傳染病科醫生都經常為旅遊相關感染提供諮詢。其實只要預早作出安排,這類傳染病都能以藥物或疫苗有效預防。
與微生物科是拍檔
在傳染病科的培訓中,我有機會到不同醫院的微生物實驗室實習,跟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微生物科)醫生交流,我漸漸察覺到微生物科其實是傳染病科的基礎。過程中令我對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致病性微生物有更深入的認識,讓我更加融會貫通,更容易掌握傳染病的診斷和治療。因此,我在2011年完成傳染病專科訓練後,隨即便投入微生物科專科培訓。
其實傳染病和微生物兩個專科環環緊扣、密不可分,兩科醫生可說是最佳拍檔。傳染病科是內科分科,日常工作基本上100%是臨床。在本港醫療架構內,傳染病科醫生除照顧傳染病科患者外,亦需負責普通內科病人。而微生物科醫生屬於病理學科,最重要的工作是維持醫院內微生物實驗室的運作,主理不同化驗測試,向主診醫生解釋化驗結果,以助斷症及對症下藥;亦會有一定臨床工作。兩科醫生除了診治傳染病患者,同時負責醫院感染控制、預防傳染病在院內傳播、確保醫護人員有足夠預防感染知識及裝備,以及當院內懷疑出現傳染時,追查源頭並制定對應辦法。
多年前,外國的醫療系統已經開始將這兩科培訓結合,提供更多路徑予願意在這方面發展的醫生。今次新冠病毒為全球公共衞生帶來巨大威脅,為人類社會、經濟及民生帶來沉重的影響,我們都上了寶貴的一課。時隔百年,傳染病再度大流行,威力震懾全球。經此一役,當局實在需要投放更多資源培訓這兩科的醫生,為應對疫症作好充分準備,礪兵秣馬為人類未來健康嚴陣以待。
撰文 : 徐詩駿醫生_養和醫院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統籌抗疫迎未來,支援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