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中藥之礦石類

梁寧茵中醫師 | 2022-05-09
牡蠣,是大家熟悉、味道鮮美的蠔的外殼,去肉後生用或高溫煅用,用時打碎;因它純雄無雌,殼又粗大,故名之牡蠣。

記得有一次行山時,中途與朋友在鄉村茶座品嘗幼滑的豆腐花,朋友當時好奇問我,做豆腐花的石膏粉與我曾經開給他服用的石膏是否一樣?
其實做豆腐花的是熟石膏粉,是經過高溫煅過,寒性較少,而中醫用的是生石膏,性寒,味辛甘,與肺、胃經有密切關係。
在東漢時期,醫聖張仲景曾在《傷寒論》中提及,石膏是治療中暑後發高燒及各種急性肺胃經熱症的要藥。開石膏給這位朋友時,他正是胃火上炎,牙齦腫痛,我便配上升麻及黃連以清其胃火,因效果顯著,加上黃連甚苦,所以他對此三藥留下深刻的印象。石膏除了可清胃火之外,更有清肺熱、除煩止渴的作用,對於肺熱喘咳、痰多色黃質稠、發熱口渴的患者,可用石膏配以麻黃、杏仁等清肺熱。
從中醫的角度,胃火牙痛、肺熱咳嗽純屬熱病的第一階段,即所謂的氣分熱;當熱病進入第二階段入了血分時,除了高熱煩躁之外,皮膚更會出現斑疹、神昏譫語、頭痛如劈等症狀,此時,需要增加石膏用量,再配上生地、玄參、水牛角等藥以清熱涼血。石膏除了內服,還可外敷,用高溫煅過後可加入其他中藥,用於瘡瘍不斂或潰爛,久不收口,或濕疹浸淫、水火燙傷等的問題。
牡蠣安神
在我的藥櫃中,除了石膏之外,還有兩種常用的礦石類中藥,龍骨與牡蠣,用時會一對聯用,以增加藥效。
牡蠣,是大家熟悉、味道鮮美的蠔的外殼,去肉後生用或高溫煅用,用時打碎;因它純雄無雌,殼又粗大,故名之牡蠣。其殼分左右兩塊,因左殼較厚,故常用。牡蠣性寒味鹹,與肝腎經有密切關係,藥用價值高,有調節肝的陰陽失平衡、重鎮安神、軟堅散結等作用,適用於肝陰虛而陽亢奮引起的眩暈耳鳴、煩躁目眩、長者高血壓、入夜抽筋等。牡蠣有鎮定的作用,適用於心神不寧、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的問題。
對於身體的包塊、結節、肌瘤如甲狀腺結節、子宮肌瘤、前列腺肥大、肝硬化等疾病,牡蠣具軟堅散結的功效。
經過高溫煅後,牡蠣又可制酸止痛、收斂固澀,常用於胃酸過多、胃痛、胃潰瘍、膽汁反流性胃炎、體液滑泄的現象,如汗症、遺尿、遺精、滑精等。
龍骨百搭
龍骨,是牡蠣最佳的配搭,為古代哺乳類動物如象類、犀類、牛類、三趾馬等的骨骼化石,或象類的門齒化石。最早記載於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中,而歷代醫書以龍骨配伍的方劑多達1000多種,可顯示出龍骨是中藥材中的百搭。龍骨性平,味甘澀,與心、肝、腎經有密切關係,其功效除了與牡蠣類似,也有鎮驚安神、斂汗固精的作用之外,煅研外用,更能收濕斂瘡,治療濕瘡流水、日久不癒者。
有學者研究,牡蠣與龍骨的成份主要也是鈣質,而鈣除了是構成人體的骨骼及牙齒的主要成份外,更參與身體內各種活動,包括調節心律、神經傳導、血液凝固及肌肉收縮等。對於因血鈣引起的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高血壓、下肢抽筋等症狀,龍骨牡蠣二藥相配,相互促進,療效顯著。
作者為註冊中醫

[信健康] 認識中藥礦石類療效,中醫資訊可參詳!【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