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醫延退休奮戰第五波 何曉輝:「有心幫病人,他們感受到。」
第五波疫情來得既急且猛,伊利沙伯醫院(伊院)急症室顧問醫生何曉輝不惜延遲退休,走上抗疫前線,統籌及帶領伊院轉為定點救治醫院。
獲醫管局嘉許為2022年度傑出員工的他回望這一波疫情,認為香港得到許多經驗,其中,伊院轉作定點救治醫院的做法可取,又讚揚醫護同事中沒有逃兵。他相信,只要提高疫苗接種率,以及大家能及早洞悉疫情上升趨勢和做準備,第六波疫情一定可處理得好。
今年滿60歲的何曉輝身經百戰,在伊院工作36年以來處理過多場疫症及大型突發事件,包括1996年嘉利大廈大火和1999年華航空難。他原定4月30日退休,農曆年前開始退休前休假,豈料香港爆發第五波疫情,規模之大為醫療系統增添巨大壓力,故他2月中重新上陣為病人診症,「高峰期伊院有400多人滯留急症室,整間醫院總動員應付」。
伊院今年3月10日起轉為專門收治新冠患者的定點救治醫院,負責統籌的何醫生直言:「當時我們認為值得一試,因為已經『無嘢輸』。若醫院同時治療非新冠病人、新冠確診病人及懷疑確診者,在病人分隔、同事裝備配置等方面,都會較難協調,所以定點救治醫院是一個值得的嘗試,讓我們知道下一步應如何走。」
面對驚濤駭浪般的疫情發展,確診個案及入院病人數量幾何級上升,何醫生讚揚同事之中沒有逃兵,「環境一定有順逆。由於病人太多,設施不足,同事能靈活運用已有資源,已經好叻!另外,當時很多同事受感染,但我從未見過有人在休假7天後沒有上班。他們如期返回崗位,繼續熱心工作。」
結下不解緣
疫情稍緩,何醫生向前看下一波疫情,直言「如同應對災難事件,預防是最重要的,最好避免再發生。所以必須提高疫苗接種率,尤其希望長者及兒童接種率能逐步上升」。
此外,快速準確地掌握疫情走勢亦是抗疫關鍵,「若下一波出現,在首兩三天洞悉疫情轉勢後,便要盡快作好準備應對。當局已增建隔離檢疫設施應對服務壓力,即使出現第六波疫情,我相信我們會處理得更好。」
何醫生1986年加入伊院當實習醫生,至今36個寒暑,從沒離開伊院。何醫生直言,退休只會休息一兩個月,其後還希望重回伊院服務,「也許我早已與伊院結下不解緣,幾乎一生都在伊院。」
何醫生早在娘胎時,他的母親已在伊院產檢;中三時打波受傷第一次入院,就是到伊院接受一位「何醫生」治療。1987年,他正式入職擔任外科醫生,他憶述,有一晚治療一名交通意外傷者被路邊圍欄的鐵通刺穿身體的經歷,燃點起在香港發展創傷服務的決心。1994年醫院發展急症創傷科,他便加入了這團隊,2000年醫管局成立創傷服務統籌委員會,伊院2007年成立全港首個急症科病房、2008年聯合多個專科組成24小時嚴重盆骨創傷醫療隊,及至2010年急症室為臨終病人安排「晚晴治療」。一路走來,香港的急症室及創傷服務創下不少里程碑。
態度最重要
何醫生同時負責啟德發展區新急症醫院的策劃統籌工作。他說,未來的新醫院將會有多項先進設備,包括全港第二個高壓氧艙、手術室亦會增設特別設備,醫生做手術時可即場為病人做磁力共振,以助更準確清除腦腫瘤等,「希望這些新設備和新環境能令同事有更多發揮空間!」
將屆退休之日,何醫生寄語新一代醫生:「一名好醫生要有知識、技能和態度。不過,醫術並非最重要,良好態度才是關鍵,要設身處地為病人着想,運用知識,為病人提供最佳治療方案。當你有心想幫助病人,他們會感受到。」
撰文 : 醫院管理局
[信健康] 醫患齊心抗疫,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