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心臟病風險的模型

黃志基教授 | 2022-05-18
2020年,本港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數達六千五百多人,死亡率較2019年上升6.5%,當中大部分為急性心肌梗塞和其他缺血性心臟病。本港人口在老化,若未能整體預防心臟病發生,將成為未來巨大社會負擔。

2020年,本港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數達六千五百多人,死亡率較2019年上升6.5%,當中大部分為急性心肌梗塞和其他缺血性心臟病。本港人口在老化,若未能整體預防心臟病發生,將成為未來巨大社會負擔。
尤其要注意的是,心肌梗塞患者在第一年內再次發生心血管病變的風險相當高。根據本港2019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追蹤一千六百多名曾發生心肌梗塞的患者逾兩年,當中有逾400人在期間發生心血管病變,佔比率近四分之一。這情況在其他國家也有出現,例如根據新加坡的研究,在2007至2012年間,逾30000名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中,有近7%的患者在一年內復發。而西澳洲的初步數據更顯示,當地患有急性心臟病的患者出院後,有超過一半在一年內會再次因心臟病住院。面對以上情況,本港極需有準確的風險評估工具,以普查方式為市民評估心臟病風險(包括初次病發及復發),然後根據個別人士的風險評分積極作出預防。目前,根據歐洲心臟協會2019年的指引,可歸納出最少16個評估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模型,然而大多是以針對白種人的研究數據制定,對亞洲人未必適用。
以本港常用的人口健康調查工具Framingham風險模型(FRS)為例,最新模型發表於2008年,可預測未來10年一般人口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但有研究指出,早期的FRS可能會高估華人的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例如201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共收集本港18間長者健康中心、逾30000名年齡介乎65至74歲人士,追蹤他們10年的數據,再透過比較長者健康中心所收集的數據,發現使用FRS所預測到的未來10年心血管疾病風險,不論男性或女性均比實際情況為高。所以,本港需要一個針對港人數據而設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模型,才能精準預測本港人口未來10年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情況,作出預防。
作者為香港大學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

[信健康] 減低患心血管病,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