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子女投入家庭郊遊活動

崔永豪醫生 | 2022-05-19
一家人去郊遊,益處多,人所共知。但正如很多有益的習慣一樣,知易行難,持之以恒更難。怎麼辦呢?

一家人去郊遊,益處多,人所共知。但正如很多有益的習慣一樣,知易行難,持之以恒更難。怎麼辦呢?
要令自己持續對於某事物(例如家庭郊遊活動)有動機,腦部需要完成4個步驟:第一,接觸該事物時,感到愉快;第二,記住這份愉快感覺;第三,這份愉快記憶不時湧上心頭,回味,並期盼有下次;第四,這份由期盼而產生的美好情緒,會驅使自己付諸行動,甚至「未出發、先興奮」。
其實,行為的主要推動力是情緒。理性思維上的「我應該」,所提供的推動力,比不上情緒感性上的「我的心很想」。所以家庭郊遊活動,能否有下一次,關鍵在於能否令每一位參與者,都有愉悅滿足的情緒經歷。不用擔心,這並不難。
大自然本身就是魅力四射,造物者塑造我們的腦袋時,就是要我們傾向喜愛藍天白雲、和煦陽光和花草樹木。要避免一切妨礙投入大自然的舉動,例如「行山時教仔」,不自覺地趁山路狹窄,大家都難以走開時,就乘機對着家人,控訴日常生活中的不如意事,或耳提面命家教。
真正懂得生活的家庭,一定是有能力沐浴於大自然中。少言,止語,讓耳朵以及腦袋,暫緩處理語言文字;遠眺山巒,細看花朵,緩慢而溫柔地將視線調遠調近,望左望右,不單伸展眼睛的肌肉,還把我們繃緊了的腦筋放鬆,這「腦輕鬆」的暢快,是很甜美的情緒經歷,必定令人回味無窮。
美好的情緒記憶,深印在腦海,就有強大推動力去下次再玩。更可喜的是,這份美好的感覺,和家人的面容連繫在一起,望着彼此,都覺得面目可愛。結果,下次全家郊遊,就不需要三催四請,而是很自然地成為家庭生活中的必然部分,一代傳一代,在郊遊活動之中,培養家人感情,促進家人健康,建立溫暖的家庭。讓「喜愛大自然」成為可以傳承下去的家傳之寶。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舒緩疫困情緒,健康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