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身待敵

顧小培 | 2022-06-08
人體中有Toll-like receptors(像Toll般的接受體)。Toll源自德語,乃是「奇妙」的意思。為何稱之為奇妙?因為這種在身體內屬蛋白質的物體,能以靜制動,以逸待勞;設於細胞表面之後,安心等待那些前來侵襲的真菌、細菌或病毒,為自身防衞而作出應對。

成語「守株待兔」描述的情況,不一定是壞事。當然,如果單單只看這句說話最先在《韓非子.五蠹》中的典故,其中述及的那種行徑,的確是不務正業,有點兒過分。故事說有一隻兔子,可能跑得太快,碰撞上一棵樹,因而死了。之後有農夫偶然遇上,因而能將死兔撿回家,不勞而獲。之後此君食髓知味,再也不事農作,整天守在樹旁,專門為了等待兔子撞樹。可哪會再次這麼幸運?農夫終於一無所得。這個寓言的重點在於,農夫原是有生產力的人,致力耕作才得到收穫。但他放棄農耕而天天坐在樹旁等,頹墮之餘,更荒廢了田地。
然則為什麼說守株待兔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如果動用到的只是器具,不涉及例如人力方面的浪費,並沒有什麼不對。漁夫捕捉龍蝦,往往正是這樣做。他們用特製的籠子,放在海中。若有龍蝦經過,一旦爬了進去,就再也爬不出來。漁人是以靜制動,以逸待勞。在自然界,最擅此道者可能是蜘蛛。它看準昆蟲必然有四處走動的需要,也就針對其弱點下手。然而,用上的伎倆,只不過是攔路而已。
獵人亦有類似的手法。他除了親身或帶同鷹犬捕捉野生鳥獸,也有利用獵具,包括以機栝控制的獵獸器。那東西擺設好之後,一動不動,只等野獸經過。但此物並非閒置的,亦沒有不當的耗費。我們說獵人「狩」獵;其中這個「狩」字,可能正是指此類消極的捕捉行為。
但在「消極」之過程中,獵人每每有積極之舉,例如加以誘餌。我們捕鼠捕蠅也如是。靠一片食物,或一種氣味,引牠們過來,自動墮入陷阱之中。
五代時的王定保著《唐摭言》一書,內有述及一段野史:「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有一次,唐太宗私自去視察進士考試的地方,看到許多新取的進士魚貫而出。他得意地說:「天下有為的青年,都已進入我的圈套了!」所謂「彀」,原是拉滿弓,準備射箭的意思。《說文解字》解釋:「彀,張弩也。」這裏借用為牢籠、圈套及勢力範圍之意。朝廷以貢舉制度為餌,運用籠絡手段,網羅國中人才。
人體中有Toll-like receptors(像Toll般的接受體)。Toll源自德語,乃是「奇妙」的意思。為何稱之為奇妙?因為這種在身體內屬蛋白質的物體,能以靜制動,以逸待勞;設於細胞表面之後,安心等待那些前來侵襲的真菌、細菌或病毒,為自身防衞而作出應對。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