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警覺

顧小培 | 2022-06-14
基於一般人的審美觀,大眾一向都偏重白皙的皮膚。但自從有人提倡健康膚色,這種觀念已有改變,過分的蒼白被視為病態。有人故意將自己曬黑,更有人製造專門為曬黑而設的日光燈。

基於一般人的審美觀,大眾一向都偏重白皙的皮膚。但自從有人提倡健康膚色,這種觀念已有改變,過分的蒼白被視為病態。有人故意將自己曬黑,更有人製造專門為曬黑而設的日光燈。其實,皮膚顏色的深淺只是外表的一環,美與醜還須顧及其他因素。
小說《鏡花緣》中有黑齒國。其國人「不但通身如墨,連牙齒也是黑的,再映着一點朱唇,兩道紅眉,一身紅衣,更覺其黑無比」。但若細看他們的氣質,可會有不一樣的觀感。作者描述:「一路看來,只覺個個美貌無比。而且無論男婦,都是滿臉書卷秀氣,那種風流儒雅光景,倒像都從這個黑氣中透出來的。細細看去,不但面上這股黑氣萬不可少,並且回想那些胭粉之流,反覺其醜。」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位「澹臺滅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歲;狀貌甚惡」。因為他長得難看,「孔子以為材薄」。後來他受業之後表現十分超卓,賢名四播。孔子聽到後自責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昨天提及歐美執法者對有色人種偏惡的行徑,其底因超乎外貌膚色之別,而是將黑人等標籤成為不良分子。那屬根本性的劣行。
人體中免疫系統的操作,可能是有理性得多了。在免疫學的研究中,科學家一直不太明白,白血球憑什麼能夠分辨出哪些細菌對人體有害,哪些是可以和平共存的。到底是憑外貌、舉動,還是有其他因素?
有一位著名的免疫學家Charles Janeway,提出了一個所謂「陌生人理論」。他指出,白血球基本上有一些蛋白質,統稱Toll-like Receptors(像Toll般的接受體),其職能在於「款接」,乃是白血球用來確認「非我」者的工具。如果這接受體認出某一種陌生的細菌,它會傳送這個訊息到細胞內,動員免疫機制去應付。
另一位學者Polly Matzinger則認為,「陌生人理論」不一定是唯一的可能。他提出了「危機理論」。他的想法是,白血球在體內巡邏,即使遇到細菌,也不一定會為難它們。就好像警察在街上,就算看到「賊頭賊腦」的人,也不會趨前將其拘捕。不過,如果警察察覺到異常情況,例如有人受傷流血,那就會有所行動了。「危機理論」是基於一些人體中不尋常的物體,一如上述例子中的「血」,令白血球警覺起來。但是,在這理論中的「血」,會是一些怎樣的東西?明天續談。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