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的傳承

顧小培 | 2022-06-16
人類之所以能夠在世界上的所有生物中脫穎而出,成為所謂「萬物之靈」,全賴「進步」。

人類之所以能夠在世界上的所有生物中脫穎而出,成為所謂「萬物之靈」,全賴「進步」。本來,正如達爾文的《進化論》指出,一切生物在一代接一代的過程中都可以發展出生理上的改變,那源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換言之,不適者活不下去,也就被淘汰。於是,「生理上的改變」被視為進步。人類與萬物不同之處,在於除了生理結構方面的改進以外,尚有思想上的進步。
然則所有生物最終都不免死亡。於是「死去原知萬事空」,他在生時達致的所有自身進步,在離世時,什麼也沒有了。那好比是盪鞦韆。玩這遊戲的人,在本來靜止的踏板上用力,將自己盪來盪去,一前一後,愈盪愈高,自得其樂;不過,一旦停下來,之前所耗費的氣力工夫,剎那之間煙消雲散。
不過,也有其他玩意兒,其中的氣力不至於完全白費的。像蹺蹺板,一端有人使勁,力度帶着另一端的人升高;後者回應,承接着,使力向下壓,令對方有再發展的空間;兩人一來一往,促使胯下那條橫木起動,再而繼續下去。
人類在個人思想上的進步,憑傳承之功,並沒有白費。可以這樣說,「傳」是橫向的,往四周延伸開去;「承」是「繼承」,一代人留給下一代。
科學家用心用力,但彼此之間有呼應,那屬「傳」,帶來互動,令力量集中一起。一起活動,群策群力,你推一把,我接力再推一把,於是在科學的整體進步中產生功能,功能帶來功業。每一位科學家在自己的天地中,默默耕耘,造出來的成果,像是獨木;但一根一根的獨木在不同的角落,可互相扶持,加起來的力量,能支撐大廈。人類在科技方面的演進,就是憑這樣呼應配合而成的。
科學的研究和實驗很像下廚。不過,下廚的成果往往吃了進肚,灰飛煙滅;故應留下食譜,助廚師記憶之餘,也可以成為進一步改善的根基。同樣地,科研試驗須有詳盡的記錄,加上公開發表的研究報告。
科研報告好比是玩蹺蹺板時,給另一端傳過去的力度。近數百年中科技長足的進步,科研報告應記一功。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各自默默耕耘,但往往殊途同歸。每一步的進展、每一分的突破,都公開發表。像是一個攀山隊,每一位隊員向前走一步,都在山石中留下一個堅實的釘子,後來的隊員憑着前人的釘子攀上去,不但事半功倍,還可以另闢蹊徑。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