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談「長新冠」
筆者有位朋友先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病時本身症狀輕微,反而是在檢測呈陰性後才咳得厲害。
平時熱愛跑步的他,如今走幾步也已經覺得心口困悶、疲累不堪。
「最慘是乘巴士的時候,真是咳到『阿媽都唔認得』。大家都戴住口罩,且明明自己是康復者,可謂是最安全不會播毒的一個,但全車人都同時用『你快點落車』的眼神看着你。這種情況持續了幾個月才有點好轉。」朋友回憶當時的情況時,自然不忘大吐苦水。
其實朋友出現該等問題時,尚算是早些時間。當時坊間仍不太認知所謂「新冠後遺症」是什麼的一回事,只知有部分新冠患者即使在康復後,有些症狀還是會延續一段時間。
直至2021年,世界衞生組織公布了對「新冠肺炎長期綜合後遺症」(「長新冠」)的臨床定義:新冠患者在染疫後3個月內出現至少一種症狀,並持續至少兩個月,且不能用另一種診斷予以解釋。
「長新冠」其實不單止影響肺部或呼吸道,而是可以影響多個器官或身體功能。當中包括:
1.疲勞;
2.腦霧(記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功能障礙);
3.失眠;
4.焦慮、情緒低落;
5.頭痛;
6.脫髮;
7.心悸、胸痛、胸悶;
8.咳嗽、呼吸不順、氣喘;
9.味覺和嗅覺變化;
10.關節疼痛、肌肉無力;
11.靜脈血栓;
12.急性腎、腸道損傷;
13.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等。
那麼「長新冠」有幾普遍呢?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推估,全球約一至兩成的確診者在康復後出現「長新冠」症狀,該(些)症狀可能在染疫期間或在患者從肺炎康復後始出現,可持續數周、數月甚至長達一年。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曾經發表報告指出,從新冠疫情康復的成人中,65歲以上的病人,每5人中至少有一人會有「長新冠」症狀;而65歲以上患者,每4人便有一人。
英國牛津大學在上年9月底亦曾發表過一項研究,發現有37%的美國新冠康復者,在染疫3至6個月後仍患有長期症狀。另一份關於武漢金銀潭醫院出院新冠患者的研究提到,發病的6個月後,也有68%的患者出現至少一種後遺症症狀。發病兩年後,比例降至55%。症狀同樣包括疲勞或肌肉無力、睡眠困難和感到焦慮或憂鬱。
本港的中文大學醫學院早前亦就本地的新冠病人進行分析,發現當中76%的患者在康復後的6個月內,出現至少一種「長新冠」症狀,而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疲倦(31%)、記憶力差(28%)、脫髮(21%)、焦慮(21%)和睡眠困難(21%)。
約200種症狀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長新冠」的症狀其實相當籠統,既不能靠抽血、做檢查或以掃描造影等客觀方法去作為診斷指標,亦沒有獨特或具標誌性的症狀或體徵去確定,加上患者症狀可以牽涉不同器官和功能,最終只能靠醫生就患者的病史和症狀關係去進行專業判斷。
此外,許多研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一是對新冠後遺症的定義未必完全一樣,也有某些長期症狀可能沒有被納入個別研究中。
許多研究關注的症狀可能只是新冠患者最常出現的幾種乃至十多種長期症狀,但其實至今已發現的長期症狀約有200種,所以,「長新冠」的發病率很可能就像新冠肺炎自身一樣被低估。
有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感染後可能會令大腦體積出現輕微的縮小,也有研究發現有些新冠長期症狀的患者肺部出現異常。但這些變化背後的影響仍然尚待觀察。而且「長新冠」未必跟感染後是否出現重症有關,即使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皆有可能出現「長新冠」症狀。只是,相對比較確定的是,「長新冠」並不具傳染性。
至於「長新冠」是由什麼原因導致,專家們尚未有定論,只知道「長新冠」並不是由病毒直接造成,而是當新冠病毒入侵身體後,對不同器官或細胞形成損害。根據早前BBC中文版的報道,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於4個方面:
1.毛細血管受血栓阻塞,因而導致細胞受損;
2.病毒引發炎症,免疫系統持續產生紊亂,自身的抗體錯誤地攻擊自身器官或組織;
3.病毒可能持續潛伏在身體的其他部位,包括在本身就充滿微生物的腸道中;及
4.細胞的線粒體出現了異常,使細胞未能正常產生能量,以致新陳代謝的功能受損。
在前文提及過的中大研究中,發現「長新冠」患者的腸道微生態出現異常;相反,沒有後遺症人士的腸道微生態則較豐富及多樣化,與從未染疫人士相似。這也許與上面的第三點有關聯。
尚幸,感染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出現「長新冠」的風險,似乎較其他變異株為低。這是基於一項英國的研究,指感染Omicron變異出現「長新冠」的風險,較感染Delta變異株低約20%至50%,視乎確診者年齡及最後接種疫苗的時間。另有報道稱一篇仍未經同儕評審的日本研究,也顯示Omicron「長新冠」的比例是5.6%,遠低於Delta的55.6%。
除了不同病毒變異株之外,入院患者較容易患上「長新冠」,女性和中年人士亦較多出現後遺症,確診前身體狀況不好的患者也是高危一族。然而,最重要是,未接種過新冠疫苗的確診患者可能更容易受到「長新冠」影響。
由於「長新冠」涉及不同器官,又未確定到成因,目前尚未有針對「長新冠」的特定藥物,治療方案主要是針對患者的個別症狀進行護理,或透過一些復康治療,來減輕「長新冠」對患者生活的影響。例如肺功能受損的病人接受針對肺部的運動、嗅覺受損的病人接受香薰治療等。
預防感染為妙
治理「長新冠」很多時需要跨專科整合醫療,以至中西醫協作,而當中在復康方面,中醫的角色尤為顯著。醫管局、大學和一些私家醫院都設有專門醫治「長新冠」的診所,及早治療也有助縮減「長新冠」症狀的程度和時間。
有研究認為,新冠康復者的身心健康可以隨時間得到改善,大部分人兩年內也能重返工作崗位。但「英國人力資源協會」最近就曾調查了804個機構,涉及430萬名員工。報告稱有四分之一僱主反映,「長新冠」已成為僱員病假的三大原因之一。
另一項由「英國工會聯盟」委託進行的調查亦指出,至少有五分一「長新冠」患者未能返回工作崗位,另有不少勞工縱使能上班,但卻需要縮短其工作的時間。
有見及此,「長新冠」除了帶來額外的醫療負擔之外,其背後所連帶引起的人力資源和經濟損失,似乎至今仍然難以估計,尤其是在染病人數較多的國家地區而言。畢竟,新冠病毒在 2019年底才出現,大部分關於「長新冠」的研究也僅屬早期研究,更未有長期數據。
「長新冠」會否成為另一類「長期病患」仍是未知之數,但始終預防勝於治療。要預防「長新冠」,最有效方法,自然就是預防感染。
除了堅持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和保持個人衞生之外,接種疫苗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打疫苗不但可以降低患重症的風險,也可大大縮短感染時病毒量高企的時間,自然減少對身體的反應和破壞,出現後遺症的機會也會相應減少。
撰文 : 天峯醫生
[信健康] 淺談長新冠後遺,抗疫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