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入厭腸

顧小培 | 2022-07-19
後,他被判處徒刑。在獄中,他參與了一個治療性的醫學實驗。過程中他被綁在椅子上,強迫不停地觀看一些充斥性侵及施暴情節的電影,內容之劇烈,令他最終感到惡心不適。這樣做之目的是以毒攻毒,促使他暴力趨向性格的改造。(劇照)

有一種餅乾原產自英國,產品包裝上以Digestive(消化)為名,故一般稱之為「消化餅乾」。此物在英國甚受歡迎,可能因為英國人愛喝茶,下午茶中每每加以甜點;而這種餅乾可以在茶中浸泡(dunk)至軟融的狀態後進食,別有風味。
至於它標榜的所謂「消化」,源自製作中加進了「碳酸氫鈉」(蘇打粉)。由於蘇打粉有輕微鹼性,所以說是能中和胃酸,幫助消化,因而取其名。但據說有製造商已發表了免責聲明,表示「消化餅乾不含任何可以幫助消化的成份」。在網上有人抱怨,說「愈食愈飽;飽肚再吃,結果嘔吐,間接達成『消滯』的效果」。
廣州話有「食到嘔」之說,那是指充足,甚至過於充足,隱隱然有「造成反效果」之義。英國成語也有所謂「too much of a good thing」(好的東西太多了),寓意「會厭倦」。
1973年,一齣名叫La Grande Bouffe的意大利諷刺電影,在英國發行時叫Blow-Out,以暴食為主題。電影敍述4個朋友周末聚集在一處鄉間別墅,盡情吃喝,為的是要把自己吃死。進食乃是維持生命所必需,同時亦可以帶來享受。若是過量地吃,甚至去到致命的地步,相信不會是愉快之舉。
尚有另一齣電影《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是由著名導演寇比力克(Stanley Kubrick)執導,劇中主角是一個十分反叛的年輕人。一連串血腥暴行後,他被判處徒刑。在獄中,他參與了一個治療性的醫學實驗。過程中他被綁在椅子上,強迫不停地觀看一些充斥性侵及施暴情節的電影,內容之劇烈,令他最終感到惡心不適。這樣做之目的是以毒攻毒,促使他暴力趨向性格的改造。療程過後,他果然變得馴良,對性和暴力全無興趣,更感到厭惡。
喝酒時,有酒精(乙醇)進入人體,之後被轉化為一類在化學上稱為「乙醛」的東西。乙醛可促使中腦內一個「谷胺酸」神經傳導物的分泌,從而產生興奮作用,帶來飄飄欲仙的快感。那是令人耽迷喝酒的主因之一。但乙醛亦是一個令身體不適的關鍵化學物質,可產生很強的破壞力。於是,肝細胞內的「醛脫氫酶」會接着快速地把這個(有害的)化合物進一步轉變為「乙酸」。
有一個幫助戒酒的藥,叫Disulfiram。其藥理在於能抑制上述的「醛脫氫酶」,導致飲酒後立即去到「宿醉」所帶來極端難受的感覺,於是,「不喝了」。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