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就是自己的一面鏡
估計近來大家的社交媒體及日常生活,都被MIRROR演唱會焫着了!文章見報之日筆者有幸能成為MIRROR演唱會座上客。讀者知道我喜歡MIRROR,尤其副隊長Anson Kong(AK)已經不是秘密,甚至連治療室內也滿布MIRROR及AK蹤影。友人笑言,這會否影響治療師的專業形象?萬一求助個案討厭AK,那會否很反感?
好問題,我的答案是並非嚴肅不外露才是專業,治療師也是凡人,有血有肉有感受有溫度,如果連自己喜歡的也無法捍衞,又如何讓我的個案明白勇於追求內心真實需要的重要?而且喜歡MIRROR也可以很專業呀!此話何以見得?
一場探索
過去3年,很多人說MIRROR為香港人帶來歡樂,在我看來,MIRROR除了帶來歡樂,更令我們認識自己。朋友問萬一我的個案討厭AK,對方看着滿室AK不就是很難受嗎?那一刻,其實是個很好的機會打開話題,為何討厭?究竟是討厭AK還是討厭這類型的人?這類型的人有何特質會惹起反感,其實已經是一場探索的開始。當我們身處一個並非自己最喜歡的場景又可以如何自處?
MIRROR的團隊名稱,用意就是指鏡子可以反映各成員的真實面貌,同時透過多面鏡子可以反射無限可能性。
在我運用表達藝術治療來進行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我常和個案或小組成員玩一個名為Mirror game的鏡子模仿遊戲,這是舞動及戲劇治療中,經常運用的元素,透過模仿過程,探索不同的心理狀態,嘗試認識自己、產生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了解情緒等。幻想看着鏡子,其實是一個機會讓我們認清自己,究竟看到什麼?模仿的時候又會感應到什麼?
內心投射
當我們喜歡某「塊」鏡仔時,除了被他的外表、聲音或性格特質吸引外,會否也投射了內心期望?為何某些歌曲會特別打動我心,某句歌詞能成為陪伴自己的安慰劑?當看着12「塊」鏡仔,12種不同性格及特質,其實就像一種縮影,哪個像自己?哪個像身邊影響着你的人?
曾經有個案和我說,因為Anson Lo(AL),即使在困難的日子,她仍然能夠堅持,她看着AL堅持跳舞之路,一步一步走向愈來愈大的舞台,AL的堅持正是鼓勵她的力量。也有個案和我說,喜歡Ian陳卓賢,看着陳卓賢就像看着自己,他的含蓄內斂,總像和外面世界隔了一重山,那種距離就像一重重的保護罩,慢慢她也意識到原來自己也築起了像保護罩般的自我防禦機制,究竟何時開始建立?要不要打破?是不是想打破?想打破但卻不知該如何打破,這其實又是一場成長中的自我探索。
我形容自己的治療室是姜濤灣,除了因為位處銅鑼灣,更重要是這些年內,多少人在MIRROR的歌聲中得到安慰,我也希望這個別於傳統治療室的姜濤灣,不單能令到來的人得到安慰,更可在鏡中找回自己、找到可能性、找到成長蛻變的鎖匙。
作者為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Mirror變成內心投射,自癒訊息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