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與香港

王建芳醫生 | 2022-08-11
瘧疾是由寄生蟲瘧原蟲感染紅血球細胞引致的熱病,一般通過蚊子做傳播媒體,但也有個案因輸血或懷孕時經由母體感染腹中嬰兒。

香港近日出現大批輸入瘧疾個案,患者大部分為來自非洲幾內亞的華工。由於個案數目多,而且有死亡個案,頓時引起市民關注。本地專家多次重申:傳播瘧疾的按蚊在香港並不常見,因此瘧疾在本地大規模爆發的機會不高。事實上,瘧疾和香港很有淵源。
瘧疾是由寄生蟲瘧原蟲感染紅血球細胞引致的熱病,一般通過蚊子做傳播媒體,但也有個案因輸血或懷孕時經由母體感染腹中嬰兒。當英軍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進駐香港時,出現大量英軍感染不知名的熱病死亡,客死異鄉。由於當時英軍軍營位處黃泥涌谷,這些病死的軍人就被葬於附近。為了表示他們死後能到極樂世界,這一帶就命名為Happy Valley,中文譯作快活谷,也就是後來建了馬場之後的跑馬地。當時,黃泥涌谷一帶,仍然是沼澤和濕地,蚊患嚴重,不少英軍都是被蚊子叮後發病。但當年醫學遠不及現在昌明,不要談治療,大家甚至對瘧疾的病原體是什麼都未搞清楚,只知道這種熱病致命率高,好多英軍一知道要調派到香港都害怕。
當時香港有一位來自蘇格蘭的白文信醫生,在中環的診所應診。他發現香港的醫生對不同的熱症認識不多,斷症的能力不足,未能分辨傷寒和瘧疾。有鑑於此,他於1887年創立香港華人西醫書院,亦即香港大學醫學院的前身,致力教育本地醫生。他在1890年回到英國,又創立了倫敦熱帶醫學院,將他在亞洲行醫對熱帶病的知識傳授給其他人。另一位長期在印度工作的蘇格蘭醫生羅斯,成為他在瘧疾方面研究的導師,提出瘧疾的中介體為蚊子的推論。在白文信的提示下,羅斯於1897年在蚊子的腸道裏發現瘧原蟲,並就發現瘧原蟲的生命周期於1902年獲頒諾貝爾醫學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許多沼澤被填平,地貌的改變也改變了生物的居所,加上政府大力滅蚊,本地的瘧疾個案銳減,傳播瘧疾的按蚊也不再在香港流行。現時,香港的瘧疾個案都為外地輸入。
作者為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

[信健康] 瘧疾襲港的因由,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