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投機之心

顧小培 | 2022-09-23
腦的運作,主要是腦神經細胞之間作出的互動,從而帶來的,有思想、記憶、感覺、情緒。

我們現在大致上知道,腦的運作,主要是腦神經細胞之間作出的互動,從而帶來的,有思想、記憶、感覺、情緒。我們尚未能掌握其中具體的操作,只理解到這個過程中有資訊的傳遞。
傳遞的媒介和方式,有物理性的,也有生理性的。以媒介而言,前者以電流為表表者,後者包括例如神經傳導物。至於方式,所知的亦頗為隱約。神經傳導物有收發之功:分泌出來、傳及下游單位之後,往往會回收,在其後適當的場合再用。電流可能不須如此撙節使用,大可隨生隨滅,周而復始。
無論如何,這種操作應有路可循,只是我們尚不能仔細得見這些「路」怎樣走。不過,在日常操控和利用電力的整個範疇中,已經有不少心得,大至電網和電力的輸送,小至晶片。
晶片正正就是集成的電「路」,只是體積較小而已。若將它放置於一部機器中時,可比喻為人體內的腦。就它對整套機件產生的作用,我們稱之為「機心」。另一方面,「心」這個字也表達了它在機器的中心位置。演變下來,有人認為改用「芯」字較為貼切。「芯」從草,本來解作油燈中可用來燃燒而產生火光的草莖。晶片好比是「機中之芯」,所以也稱「芯片」。同樣道理,鐘錶內中機械裝置一向被稱為「機心」,也有人改稱為「機芯」。
然則「機心」尚有另一個字義,是為功利投機之心。《莊子》〈外篇.天地〉記載:子貢……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卬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挈水若抽,數如泆湯,其名為槔。」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
子貢見一老人在菜園裏耕耘,掘地成井,從中取水,抱着水甕澆水灌地,吃力而事倍功半。子貢說:「現有一種機械,每天可以澆灌上百菜畦之地,用力小而功效大,老先生你想試試嗎?」老人問:「該怎麼做?」子貢說:「用木料加工造成機械,後面可承重但前面輕,用之引導水流,就像直接從井中抽水一般,亦迅速若沸騰的水向外溢出。這機器名叫『桔槔』。」老人臉上變色說:「我的老師教我,有了機械後必定會產生機巧的事物,再而後就會有功利投機之心。」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