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之所趨

顧小培 | 2022-09-30
小學時,同學之間流傳一段詩文:「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等到秋來冬又到,不如收拾書包好過年。」我回家告訴媽媽。給她嚴肅的訓斥了一頓,說那是頑皮孩子胡謅出來的,絕對不能學。我當時只覺得這首像是兒歌般的段子押韻兼有趣而已,從沒有學它的念頭。心想,媽媽也過於大驚小怪了。

小學時,同學之間流傳一段詩文:「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等到秋來冬又到,不如收拾書包好過年。」我回家告訴媽媽。給她嚴肅的訓斥了一頓,說那是頑皮孩子胡謅出來的,絕對不能學。我當時只覺得這首像是兒歌般的段子押韻兼有趣而已,從沒有學它的念頭。心想,媽媽也過於大驚小怪了。
我小時候不算是書獃子,但樂於上學,也喜歡與同學們玩耍,所以一向覺得上學天經地義,從來沒有厭倦學習的念頭。正如進食。身體生理機能上有這個需要,肚餓就萌生食慾,想要吃東西。另一方面,吃也帶來樂趣與享受。如有人鼓吹「不吃」,不須擔心,應該沒多少人會聽從。
我的姪孫尚在幼稚園時,校方教唱一首歌,為的是在畢業典禮中表演給家長欣賞。那是木匠兄妹(Carpenters)的Top of the World,旋律輕快;小孩子們眾聲合唱,十分悅耳。我之後給姪孫聽Karen Carpenter的原唱。他很喜歡,說這歌手唱得很好聽。我說:「可惜年紀輕輕就去世了。」他問怎麼死的。我告訴他,是因為患了一個叫「厭食症」的病,不想進食,終於身體熬不住。他聽了並不理解,感到很奇怪:怎會有人不愛吃東西?在他而言,什麼都愛吃;只有媽媽不許他吃的,例如朱古力、魚生,或是吃了難受的,例如苦瓜、辣椒,其他全不抗拒。
所有生物打從出生就知道自己須做的事,那是自然而為的,可說來自天性。進食、求生,以至傳宗接代皆如是。螻蟻「尚且貪生」之餘,還孜孜不倦,整天營營役役,不須任何外力驅使。用功利眼光看,這種行為可算「工作」,其實只是正常生活而已。
人類也是一樣。我們有較發達的腦袋,將這些本屬天性的活動都複雜化了;但歸根結柢,每人都有基本須做的事。一般來說,小孩子先是學習,長大了「進入社會」,一直以來營營役役,像是「工作」,究其實,只是在「做人」。
「做人」之道,在最起碼的層面,可以形容為「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不過不應如此消極,須有「力求(aspire to)能做得更好」之心。那是一般人都能做到,亦會致力去做的。會不會頹下來?想來不用擔心。
正如球賽過後人人都急於離場,一心想踏上歸途。除此之外,若你身處擁擠的人群中,亦不容你不走,因為後面的人一直在前進,無形中造成一個「勢」,也就是,一股推動之力。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