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瞳行》照顧者矛盾

蘇瑞雯 | 2022-10-07
電影《一路瞳行》中講述的照顧者,沒有年齡界限,他們內心那種壓力、情緒或長期肩負重擔的感受,其實是需要被聆聽的。(劇照)

《一路瞳行》是由導演朱鳳嫻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電影,入場前我估計這是典型勵志催淚片,而眼淺的我確實喊濕了一張紙巾。談這電影可以從很多角度入手,作為一位表達藝術治療師,當然是從人的心理矛盾而引發的衝突作為思考角度,這套戲令我看到也聽到照顧者的矛盾心聲,容我大膽說句,這種心理狀態絕非導演獨有,也是我遇上部分照顧者的現實寫照。
每當我和社福機構或學校合作提供表達藝術治療小組時,我常常說患者固然需要我們的情緒支援去走出困局,但請不要忘記照顧者的壓力及內心矛盾,而他們往往也是被忽略的一群,否則大家不會偶然在新聞上聽到一些社會悲劇的發生。
又愛又恨
劇中女主角擁有一雙明眸,然而她的父母均是雙目失明人士,小時候她會像電台「天空小說」聲音廣播一樣,向父母描述身邊事物、天空景象、茶餐廳餐牌,她的聲音導航就像父母的盲公竹,然而當女主角升上中學後,她的生活圈子擴大了,她開始介意同學知道她的家庭背景,開始想逃離這個家,不想再當父母的盲公竹,開始感覺到照顧父母的擔子讓她窒息,每當她聽見媽媽的朋友讚美:「你個女真係好乖!」究竟這種別人眼中的乖乖女,對女主角而言是讚美還是包袱?這又是否當刻她想要飾演的角色?她想有自己的世界及生活,她對這個家,尤其媽媽,變得又愛又恨,甚至引發連場衝突。
女主角內心曾經出現的那種疲憊、抱怨、失去自由、矛盾、自責等複雜情緒,何嘗不是我接觸的照顧者部分心聲?
照顧者沒有年齡界限,有父母要照顧患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有子女要照顧有認知障礙症的父母,有些則要看顧患有末期癌症的家人或伴侶。他們內心那種壓力、情緒或長期肩負重擔的感受,其實是需要被聆聽的。
推向盲點
電影中,女主角曾經因此而變得叛逆,但後來她將自己的內心感受透過藝術創作呈現出來,去發洩情緒、釋放自己、重拾力量,但戲中美術老師的一句說話卻如當頭棒喝,讓她重新思考自己以為是盲公竹的角色。
老師說:「試想像當你(女主角)還未出世或小時候,你的父母是如何生活?他們又是如何照顧自己、照顧你?」
已經推向臨界點的壓力或情緒,背後總由很多事情及經歷所編織而成,當無法好好處理或疏導時,或許會將一個人推向盲點,這種盲點,究竟是眼不明?還是心不澄?
每個人難免也曾經歷黑暗困難的日子,就像掉進了黑洞一樣,只要願意慢慢走出來,漸漸可能會找到光源,這點光源不一定只靠雙眼來看,還可以用心感受。
盲公竹或許只是一個代名詞,究竟誰是誰的盲公竹?沒有人知道。又或者人與人之間,是可以彼此互相扶持成長的一支盲公竹!
作者為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互相扶持放鬆情緒,精神訊息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