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桿菌毒素 原來可以治療眼疾
肉毒桿菌神經毒素是由肉毒桿菌(一種厭氧革蘭氏陽性的芽孢桿菌)所產生的外毒素。這被認為是自然界中最強的生物毒素之一。
1822年,德國醫生Justinus Kerner從一連串由香腸變質導致大規模食物中毒的案例中首次發現肉毒桿菌毒素。
肉毒桿菌毒素會阻礙運動和感覺神經元釋放神經遞質,從而阻斷化學訊號,防止肌肉收縮。由於肉毒桿菌毒素從注射部位向外的擴散有限,再加上它導致的肌肉麻痹可以復元,因此這種毒素具有良好發展潛力,尤其在治療過度活躍的神經系統。
肉毒桿菌毒素有7種不同的血清型(A至G),其中A型和B型血清已被引入臨床使用。
肉毒桿菌毒素首次在1979年於臨床上應用。在過去30年間,該毒素已用於不同醫療產品作商業用途。其中,治療眼部疾病居其現代應用的榜首。
肉毒桿菌毒素於眼部疾病的臨床應用包括:
該毒素可用於醫治許多眼部疾病。它更是多種不正常肌肉跳動與肌肉張力異常問題及其他眼部疾病首選的治療方案,例如:
不正常肌肉跳動與肌肉張力異常疾病:眼瞼痙攣是一種臉部肌肉病症,患者的臉部肌肉會不由自主地抽搐。嚴重時,患者每日會眨眼約二萬次,非常明顯地遮蔽視線及影響日常生活。肉毒桿菌毒素於1983年首次投入使用,可緩解眼瞼肌肉痙攣,被認為是治療這問題的第一線藥物。
半邊面肌痙攣的特徵是單側臉部肌肉反覆抽搐。臉部肌肉是由第七條腦神經,即顏面神經所控制。與眼瞼痙攣不同的是,半邊臉肌痙攣在睡眠期間依然發作,亦非由過多感官刺激引致。雖然眼科醫生能以手術治療半邊臉肌痙攣,但大多數患者都選擇接受肉毒桿菌毒素注射,結果都非常成功。
眼瞼睜開失用症:患者在非麻痹且沒有明顯的眼輪匝肌收縮或提肌損傷的情況下,無法啟動提肌收縮以及睜開上眼瞼。在這種情況下,對眼輪匝肌進行肉毒桿菌毒素注射能導致肌肉的化學去神經化,幫助患者睜開眼瞼。
斜視:當眼外肌出現問題,眼睛注視的方向不一致時,便可能患上了斜視。1979年,眼科醫生首次臨床使用肉毒桿菌毒素治療斜視。
這對醫治小角度斜視特別有效,亦能避免做手術的風險。
頭痛綜合症:偏頭痛和其他頭痛疾病通常與視力障礙有關聯,因此頭痛綜合症的發作能夠對眼睛有影響。多項研究證實,肉毒桿菌毒素有效減低緊張性頭痛、頸源性頭痛、纖維肌痛以及筋肌膜炎綜合症的頻率和嚴重程度,繼而減少依賴慢性止痛藥以紓緩痛症。
多汗症和淚液分泌過多綜合症:
(1)弗萊綜合症:一種味覺性的臉部腫脹,是由切除腮腺後顏面神經纖維錯生到汗腺而引起的。肉毒桿菌毒素能有效作用於外分泌汗腺,減輕出汗症狀。
(2)味覺反射性溢淚:又稱之為鱷魚淚綜合症,是一種與唾液刺激相關的過度流淚。顏面神經損傷後,原本用於唾液腺的神經纖維錯生至淚腺,導致溢淚。注射肉毒桿菌毒素到淚腺可顯著減少淚液分泌,改善溢淚情況。
上眼瞼攣縮:是甲狀腺眼病的常見病徵,嚴重者可能出現暴露性角膜炎和角膜潰瘍。肉毒桿菌毒素可以幫助患者降低上眼瞼並改善角膜狀況。
痙攣性眼瞼內翻:眼輪匝肌痙攣令下眼瞼邊緣內翻,嚴重情況下會導致角膜損傷及造成感染。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可以放鬆眼輪匝肌,消除眼瞼內翻。
除了上述的眼部疾病外,肉毒桿菌毒素亦有用於治療其他眼疾,如乾眼症、眼球震顫、口頷部肌張力障礙、肌纖維顫搐以及美容用途。
副作用
注射肉毒桿菌毒素的副作用大多數是輕微和短暫的。
它引致的嚴重併發症非常罕見,亦只有很少數患者因併發症而停止治療。因此,肉毒桿菌毒素注射被認為是一種安全治療眼部疾病的方案。
本地一項對眼瞼痙攣和半邊臉肌痙攣患者使用肉毒桿菌毒素超過20年的研究顯示,多達40%的患者經歷了至少一次局部併發症,而最常見併發症是眼瞼下垂。其他併發症包括複視、溢淚、乾眼症、嘴角下垂、注射部位疼痛和腫脹。
國際研究報告指出,部分患者可能會隨時間產生肉毒桿菌抗體,而具有抗體的患者使用肉毒桿菌毒素累積劑量會更高。
本地研究還顯示,使用肉毒桿菌毒素的劑量會隨着時間而增加。
當患者對某種血清型的肉毒桿菌毒素產生抗體,轉用其他血清型的該毒素會有短暫效用。
雖然注射肉毒桿菌毒素的風險很低,而且患者通常對這種毒素反應良好,但潛在的危險和副作用都不容忽視。所以,主診醫生應深入研究如何妥善運用該毒素。這種毒素如果利用得當,能夠為患者提供安全且令人滿意的效果。
撰文:黎家熙醫生、梁浩鋒先生、莊金隆醫生
[信健康] 肉毒桿菌毒素可以治眼疾?醫生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