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的疑惑

顧小培 | 2022-10-12
世間事物,不論什麼,都沒有絕對價值。價值是由客觀供求形成的。

問世間,錢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已經去世的曹仁超先生,在很多人心目中是香港股壇權威。他在《論勢》一書中說:「記得中學畢業時,同學們聚在一起談人生目標。我老曹的回答十分直截了當:要以一切合法手段去賺錢。」
其後他說:「已故永隆銀行創辦人伍絜宜曾教我『進取不忘穩健』。畢非德也曾對投資者訓言:『第一條,不要輸錢;第二條,不要忘記第一條』。」曹仁超將兩者連在一起說,言下之意,可能是指「穩健」乃是「不要輸錢」的不二法門。然則怎樣做才是穩健?他續說:「在學會賺錢前,我們須先學會止損。」
先不要走進去研究上述三人理財之道及其中的哲理。值得注意的是,曹仁超用作衡量之物是「錢」。那也符合了一般人對「價值」的理念:譬如以「不值一錢」形容的東西,並沒有什麼足以眷戀之處。
世間事物,不論什麼,都沒有絕對價值。價值是由客觀供求形成的。人人都「希望能取得到」(求)的東西,若「來源」(供)短缺,其價值就上升了。客觀因素也包括環境。在沙漠中,水比較鈔票更有價值;水在該處的稀有以至絕對匱乏,令其渴求度高於錢財。
然則所謂「客觀」,乃是針對「主觀」的取態,內中有主客之別:先有「主觀」的套牢,才想到須跳出這個框框去考量,是為「客觀」。顧名思義,「客觀」屬「主」以外的計算,其範圍天馬行空,可以無限地伸展。若想有實際意義,必須有一個賴以連繫和根據的準繩。於是走出了「錢」這樣東西。
「錢」可說是由「貨」所衍生。它是媒介,用之可以省卻「以物換物」操作上的麻煩、不便和困難。它也是「代表物」,像度量衡,代表一些計算方法中使用的單位和數量。中國人說「長袖善舞」,舞的是貨和錢,目的是從中取「利」,也就是曹仁超先生所述的「賺錢」。當然,一個不好,可以招「損」,須設法止之。
在理念上,錢代表了價值;這個價值可以因客觀環境變動,實質上,錢是「以實物狀態存在」的「通貨」,可以得見,也能觸摸得到。它賴以呈現的主要形式,乃是一張張的鈔票,其上有印刷和其他特徵特色;但歸根結柢,只不過是紙。當然,還有硬幣,後者用上了金屬。不過,這些紙張和金屬,本身並不是錢。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