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衞生日30周年啟示

陳仲謀醫生 | 2022-10-18
現今社會比以前複雜得多,人類無法消化太多資訊,形成一種「思想性的消化不良」。

本月10日是每年的「世界精神衞生日/世界心理健康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由世界心理衞生聯盟在1992年,聯合超過150個機構倡議設立,目的是推廣全球心理健康教育,促進人類的身心福祉。
蘇聯於1991年12月26日解體,正式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時44年多的東西方冷戰;核戰危機大幅度降低,人們都期盼和平幸福很快廣被大地。但這個希望不久便破滅了,人類所遭受的痛苦似乎有增無減。
可能是上述聯盟的專家學者有先見之明,洞察到世人精神健康將會面對更大挑戰。事實證明他們的預測正確無誤,因為世界衞生組織(WHO)在本世紀初(2000年),便預告20年後(2020年),抑鬱症作為人類「第四號殺手」的席位,將會躍升兩位;而這個預測不幸提前達標。WHO繼續估計到2030年,單是抑鬱症(不計其他形形色色的精神病)造成的健康問題,將會超越長期獨佔鰲頭的冠心病,成為人類健康「首席劊子手」。究竟這30年世界出現了什麼問題?答案莫衷一是,見仁見智。
就筆者以本行專業的眼光來看,是外在環境突然變壞(金融風暴、極端天氣),引起不少人心中潛藏的情緒偏向於負面,而觸發精神病變迅速增加。以一個抽象比喻去說明:每一個人生下來,心中都有一團憂鬱之火,有些微弱如絲,一吹就會熄滅;有些如熊熊烈焰,一觸即發。這是兩個極端,佔總人數不會太多,大部分人都處於不同程度的中間位置,爆發與否視乎外在環境因素,像近來世界各地大規模山火,是因為處於長期乾燥天氣而發生。人類先天遺傳因素應該不會在這30年有多大變化,但外在環境卻有「驚天動地」的變遷,而其中之一是「全球化」。
竭澤而漁
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網絡幾乎貫通了全球每一個角落。
現在一部智能手機在手,人們有如達到佛教修行「六大神通」的「天眼通」和「天耳通」。這種借助網絡和手機的「超能力」,是一把鋒利兩面刃,用於善則福蔭萬家;用於惡則塗炭生靈。
「全球化」表面上會促進各國貿易,增加財富,便利民生。可是這個良好的意願走歪了,形成各國經濟有更大差異,族群之中「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財產愈來愈集中在一小撮人身上,而更多人口跌落貧窮線之下。美國、蘇聯核子大戰雖然偃旗息鼓,但地緣戰爭接踵而至,在911事件後,變本加厲。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強國濫用資源,竭澤而漁;弱國被壓榨,面臨破產。部分國家和跨國企業為謀取暴利,於全球掠奪資源,直接破壞和污染自然生態平衡,導致天氣暖化,產生新病毒;出現嚴重乾旱和嚴重水災的兩極災難,打擊農作業。此種貪婪自私的「人禍」,在世界77億人眼中,當然會造成人對未來憂心忡忡和義憤填膺心態!
COVID-19可能於歐洲死灰復燃,形成隱憂,加上俄烏戰爭僵持不下,能源危機升溫,通貨膨脹高企,利率將逐級上升,糧食匱乏,非洲餓殍遍野,難民潮不斷,全球不但在經濟陰霾中顫抖,而且人心惶惶,是釀成抑鬱和焦慮症最佳土壤,勢將發生英國皇家精神科學院前院長Burn教授所形容的「精神海嘯」。WHO的金句:「No Health without Mental Health」(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健康),值得我們細心思考!
精神疫苗
面對目前險峻形勢,在全球77億人口中,只佔700多萬的香港人,又何以自處呢?《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盡心章句上》)。港人經歷這幾年天災人禍,已經元氣大傷,而恢復正常生活的時間,仍存在很多未知數。當然有少數港人會遠走他方,或到所鍾愛地方旅行散心;但大部分中下階層,都要和「東方之珠」共存亡,緊守崗位,努力維持生計。
時移世易,香港反過來需要內地14億同胞支援,才能獨善其身,重新與獅城一較高下。目前當務之急是穩定人心,保持情緒鎮定,加強身心抗疫能力。政府尤其要特別關心照顧「草根階層」的身心狀態,因為他們是最受負面因素影響一群,這是全球性的共通現象。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有以下意見供大家參考:
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這個資訊爆炸年代,網絡詐騙和欺凌層出不窮;似是而非的消息、煽惑人心的宣傳,無處不在。言論自由誠可貴,但鋪天蓋地的意見,使人目迷五色,無所適從,間接影響人們精神健康。進一步來說,現今社會比以前複雜得多,人類無法消化太多資訊,形成一種「思想性的消化不良」。以往農業社會,絕大部分人都是過着有規律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沒有太多心理包袱。所以,市民切勿沉溺於「網絡世界」,嘗試比較簡單有序的作息。
來年紛亂,人類有可能步入情緒漩渦,精神健康服務層面對這個新世代,可做事情實在不多。唯一可以盡力服務社會就是呼籲市民注意和認識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加強防禦能力及警覺,有病必須盡早求診;在日常生活中打好防止情緒偏差的基礎:
「運動破愁城,
社交滅心魔。
遠離煙酒毒,
識食見艷陽。」
這段歌謠,淺白易明,我稱之為「精神疫苗」,如果能持之以恒,一定對個人的精神健康有所裨益。這些所謂「貼士」,詳情都可以在網站中獲得,或在本專欄中搜尋參考,最要緊是各位能踏出第一步。
尤其當人情緒低迷時,或會借助「煙酒毒」去減壓,所以俗語有話:「嫖賭飲吹,歷久不衰」;「生意淡薄,不如賭博」。奉勸各位切勿沾染這些惡習,否則會陷入一條可怕不歸路。
撰文 : 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健康] 推廣精神健康日,支援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編者按:陳仲謀最新著作《疫時代精神海嘯》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