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育醫院百年傳奇 推動母嬰健康 引入產前診斷 孕育數代醫護

醫院管理局港島西醫院聯網 | 2022-10-19
贊育醫院引入超聲波產前檢查技術,推動服務踏入新紀元。(醫管局圖片)

過去一世紀,贊育醫院見證近40萬名嬰兒誕生,當中包括僅僅一磅的早產嬰和四胞胎,在接受連日深切治療及護理後順利出院。團隊亦曾靠着引產技術迎來12磅巨嬰,力保母嬰平安。
醫院前院長李健鴻教授形容,贊育醫院產科水平為「世界最前」,產婦死亡率由戰前每千人高達10人降至上世紀五十年代少於一人,而新生嬰兒死亡率亦由最初5.8%降至戰後3.5%,較其他先進國家低。
李健鴻教授1958至1975年服務贊育醫院,期間曾擔任院長,多年來親手接生逾4000名嬰兒。他形容早年只靠「估估吓」為準媽媽作產前評估,難以掌握胎兒在母體的實際情況。至上世紀六十年代,他積極引入分娩期胎兒嚴密監察技術,是香港首批採用超聲波聽取胎兒心跳的醫護人員。「以前隔着肚皮只能聽到片段式的胎心跳聲,有了超聲波儀器就可以連續性監察胎心跳率,再配合胎兒血液酸鹼值檢查,便可得知胎兒有否缺氧,從而判斷應盡快為產婦剖腹或是等待順產。」
嶄新技術除了有助產婦選擇最安全分娩方式,亦推動疾病篩查,改寫一代人健康藍圖。以地中海貧血的產前診斷及治療為例,在沒有篩查的年代,時有嚴重甲型地貧胎兒因水腫夭折,亦有孕婦因胎盤太大而出現產後大出血,生命危在旦夕。上世紀八十年代起,篩查技術逐步發展,準父母可提前掌握情況,作出合適抉擇。時至今日,宮內輸血治療的發展減低了胎兒死亡風險,為準父母帶來曙光。
撰首份中文產科「天書」
團隊另一重大貢獻是在1984年發表全球首項「新生嬰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可有效預防母嬰傳播」研究結果,推動新生嬰兒接種乙肝疫苗。1988年,有關措施成功於全港推展,令孕婦乙肝帶菌比率由當年10%降低至現時3.4%,從而減少患上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以及相關醫療負擔。
贊育醫院原址位於西環西邊街,初時每年約有300名嬰兒出生。因應戰後嬰兒潮湧現,醫院於1955年遷到醫院道現址,兩年後更錄得生產高峰,逾9900名嬰兒在此出生。當時本港助產士需求大增,不少女學生初中畢業、未有醫護經驗便接受助產士培訓。時任教授秦惠珍有感本港缺乏中文教材,發起與李健鴻合力編撰《實用產科學》,成為後來所有醫科生及助產士的「天書」。
「當年教科書以英語為主,但助產士一般以中文培訓。」李健鴻笑言自己修讀中文僅至中三程度,猶幸同樣習醫的太太在內地高中畢業,於是夫婦二人每晚回家寫書,「我拿着英文教科書,如平日般用中文講課,太太潤飾行文,我們花了數個月才完成編書。」此中英對照的產科教材共印刷三版,載有不少實例,讓產科知識及經驗得以代代傳承。
生仔搵命博的歲月
談及驚險回憶,李健鴻難忘早年目睹接生難產胎兒。
「當時胎兒用產鉗及倒轉手術也拉不出來,漸漸他心跳停頓,媽媽也幾乎休克。由於情況危急,我們從手術室搬來儀器即場剖腹,最終取出13磅死胎,幸好最終救回產婦。」那是贊育產房唯一一次的剖腹手術,他至今仍歷歷在目。
那些年,有些產婦會選擇在留產所分娩,一旦出現危急狀況,贊育醫院會派出醫生出勤急救。「那時我還是初級醫生,帶同接生工具和血液包等,跟隨高級當值醫生自行駕車到現場。」最經典的還是兩位嬌小女醫生為難產孕婦接生的故事,「她們出動產鉗都未能拉出胎兒,二人臨場應變,一位醫生從後抱着另一位醫生,再靠牆借力,以拔河姿態合力拉出嬰兒,母子平安。」留產所文化不久後被淘汰,上世紀七十年代起所有孕婦均獲安排於醫院分娩。
時代變遷,贊育醫院的分娩及住院服務已於2001年遷往瑪麗醫院,但仍保留孕婦初次產檢、胎兒結構性超聲波檢查、產前診斷及物理治療等服務,以日間醫院面貌,延續贊育產科百年傳奇。
撰文:醫院管理局港島西醫院聯網

[信健康] 贊育醫院孕育產科歷史,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醫院創辦人之一、英國傳教士克寧醫生的畫像至今仍高掛院內,見證後人傳承產科基業。圖為贊育醫院前院長李健鴻教授。(醫管局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