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自己的一顆良藥

侯婧醫生 | 2022-11-24

早上第一個患者,是抽血檢查後回來覆診的一位中年男士。
他不吸煙不喝酒,但檢查結果顯示體重、血壓、血糖、膽固醇、尿酸都稍高於正常上限,而且肝臟超聲波也發現有中度脂肪肝。
接下來我詳細講解了他的情況,在生活方式調節和健康行為方面給了很多建議,但患者似乎對沒有藥物治療的方案很不理解,一直問:「醫生,我有這麼多病,難道沒有藥可服用嗎?」還好一旁的太太能很好地接受診療意見,非常風趣地說:「我老公真係除咗人矮,樣樣都高;除咗冇錢,乜嘢都有。我一定會好好管理佢嘅飲食,同佢一齊運動、減肥。希望幾個月後複查結果會有進步。」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HO)統計數據,慢性疾病,包括心臟病、中風、腫瘤、糖尿病和慢性肺病等,每年在全球引發4000多萬人死亡,佔總體死亡人數74%。而「代謝性疾病」會明顯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根據《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治療第三版》修訂版定義,具備以下任何3項則可診斷為「代謝綜合症」:中央型肥胖(腰圍男性≥90cm,女性≥80cm)、三酸甘油酯≥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男性<1.03mmol/L或女性<1.29mmol/L、血壓≥130/85mmHg、空腹血糖≥5.6 mmol/L。一項本地研究顯示,約14%香港成年人患有代謝綜合症,而年齡和飲酒是最主要的危險因素【註1】。衞生署在2020年開展的最新一輪人口健康調查還在進行中,但5年前的報告已經顯示年齡介乎15至84歲的港人,有一半都屬於超重或肥胖,而10名港人中有6位都患有「三高」──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膽固醇血症──中的一種或以上。
這些疾病雖然已經被大眾熟知,但對於治療,患者的表現經常很兩極:要麼就是非常抗拒吃藥,道聽途說地過分憂慮藥物副作用和長時間使用藥物;要麼就跟文章開頭的患者一樣過分期待藥物,完全不想嘗試自我努力。要知道這些疾病很大程度都跟不良飲食和久坐不動之生活習慣相關,飲食和運動雙管齊下可以大約降低血壓5至10mmHg,糖化血紅素0.5%至1%,三酸甘油酯30%至50%和低密度脂蛋白15%,並提升高密度脂蛋白約20%。這樣的控制效果剛好和一顆常用的降壓藥、降糖藥和降脂藥相當。
運動極重要
而代謝綜合症可謂「三高早期」,根據其定義,不難發現該病涉及的指標比較多,情況比單一疾病要複雜得多。近10年來,有大量研究證實,運動不僅可以預防代謝綜合症,也可以延緩代謝綜合症發展成為「三高」【註2】,而且運動強度愈大,頻率愈高,獲得的健康收益就愈多。每周進行中強度運動150分鐘,或者高強度運動75分鐘是最低標準的建議。

近年有大量研究證實,運動不僅可預防代謝綜合症,也可延緩該症發展成「三高」。

運動時間可以比較靈活,間斷多次的運動,哪怕只有10分鐘,只要可以達到心跳加快一半,呼吸有少少急促但可以正常講話的程度,就算是有效的中強度運動。以大約每小時5公里速度快步走就是中等強度運動的最好選擇。其他運動還包括踩單車、游水、打羽毛球、跳舞等等。運動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只要是自己喜歡,可以長期堅持下去的,都是很好的運動。除了有氧運動之外,結合每周大約兩次力量練習可以更有效縮小腰圍、降低血壓、提升心肺功能。
無獨有偶,在當日接診的患者中有另一位外籍人士,他「三高」情況較上次覆診有非常顯著的改善。經過進一步了解,原來他上次覆診結束後,收到一張關於糖尿病健康教育手機程式的宣傳單張。
下定決心
當他安裝之後發現該程式只有中文沒有英文,他就先截圖,然後用谷歌翻譯的方法,一點一點地了解程式內包含的內容。從糖尿病定義到成因,從症狀到診斷,從飲食到運動,從減重到藥物……隨着了解的深入,他對自己的疾病有了全新認識,也知道該如何重獲健康主導權。於是,他開始選擇一些健康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不喝飲料和啤酒,並堅持每天快走一小時。這次覆診,當他得知自己進步時,表現非常興奮,眉飛色舞地跟我分享他的成功秘訣。
在談論慢性疾病治療時,通常第一時間浮現眼前就是五花八門的藥物。但事實上,對於絕大部分人,特別是有代謝指數異常的患者來說,運動、飲食、體重等方面是需要重視的首要問題。只要你有了解疾病的好奇心,有改變現狀的決心和保持健康的恒心,就一定會像第二位患者一樣,不僅可以衝破語言障礙,更可以擺脫無數藉口束縛,成為自己健康的主人。
無論是健康資料、教育程式還是專題講座、互助小組,只要你願意成為自己的第一顆良藥,就諮詢你的家庭醫生獲得更多訊息吧。
註1:Ng SM, Su X.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Hong Kong Chinese adults-a random community sample study. Psychol Health Med. 2018 Apr;23(4):485-495. doi: 10.1080/13548506.2017.1395057. Epub 2017 Oct 25. PMID: 29067841.
註2:Myers J, Kokkinos P, Nyelin E. Physical Activity,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Nutrients. 2019 Jul 19;11(7):1652. doi: 10.3390/nu11071652. PMID:31331009; PMCID: PMC6683051.
www.hkcfp.org.hk
撰文 : 侯婧醫生_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信健康] 運動能有效避免三高,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