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醫院社康護理50載

鄧少強、佘國耀醫生、李家儀、顏健儀 | 2022-12-28

2003年沙士肆虐香港時,基督教聯合醫院一位社康護士的女兒一邊看電視、一邊問媽媽:「別人都向醫院裏的醫護人員致敬,媽媽你經常不在醫院,所以沒媽媽的份?」
於是這一位社康護士向女兒說了一個故事,天上的小天使無意間俯視到老百姓受着病痛煎熬,傷心得流下淚來,便毅然放棄天上無憂的日子,落到凡間用翅膀為病人遮風擋雨,用雙手為病患解傷解痛。
「媽媽是社康護士,就像故事中落在凡間的天使,雖然媽媽沒有翅膀,但是背着的背包同樣能為病人帶來希望。」
的確,我們一班社康護士就似行走於凡間的白衣天使,背着裝滿護理用品的背包,用一雙腳由七十年代的崎嶇山路,走到現時大廈林立的社區;從2003年沙士到2009年人類豬型流感,一直走到今天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我們一直堅持陪伴病人走過復康路,也陪伴病人走生命途上最後一段路。今年是基督教聯合醫院社康護理服務50周年,回望過往,只希望我們能行得更前,看得更遠。

50載情不變,社康護士一直和病人同行邁向康復之路。(醫管局圖片)

家訪風雨不改
經常說社康護士行得「前」,皆因他們不論風雨,都堅持前往病人家中為他們提供護理。記得2003年沙士,淘大花園是重災區,當年聯合醫院的社康護士每天早上靠着一份份免費報紙,筆錄各幢確診大廈,再商討家訪安排。某天早上,接到一位獨居淘大花園的婆婆來電:「姑娘,你們會不會來家訪?我的藥就快吃完,但是怕你們來我家有危險,或者我每兩天才吃一次藥,待風聲沒那麼緊你們才來吧,大家一定要小心。」社康護士聽着心裏一酸,忍着淚答道:「我們絕不會離棄你的,藥一定要天天吃。」2003年一役像一顆震撼彈,警醒了我們居安思危的道理。於是,社康護理部通過培訓,積極提高護士的預防感染知識,亦制定家訪指引。
到了今天,作為社康護士,先後經歷過五波新冠疫情,清楚了解疫症在社區擴散對長期病患者帶來的壓力及不安感,亦為社康護理工作帶來新挑戰。一般而言,接受社康護理的病人都是足不出戶,等待社康護士上門提供護理;但是疫情嚴峻時,社康護士為了能照顧更多「足不出戶」的病人,利用嶄新科技,推行社康護理遙距診症服務,看症及護理變得無遠弗屆,能夠繼續適時適切掌握病人病情的同時,亦大大紓緩了病患及其家人的不安感。
背得更「重」
社康護士可以說集「十八般武藝」於一身,病人的疾病較以往複雜,社康護士亦不再只局限提供俗稱「兩喉一針」的基本護理,即為病人插「尿喉」及「胃喉」和打針,而是需要具備不同專科知識,一併照顧內科、外科、婦科、傷口及造口科病人等,護理服務變得更全面,背負的責任自然更重。同樣「重」的是社康護士每日出動家訪的背包,裝備比以往更齊備,有齊血壓計、血糖機、血氧飽和儀、探熱機、聽筒、各類敷料等。
面對浪接浪的疫情,站在社區最前線的社康護士與社區非牟利組織緊密聯繫,集合社區力量去送物資、探訪,令病人能安穩留在社區。當醫院病床數目緊張,各類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應運而生之際,社康護士亦主動到社區設施協助抗疫。年初踏入第五波,每位外展護士與院舍同工亦都願意留守,陪伴院友直至他們被送到隔離中心。

社康護士不論風雨還是「疫」境,都堅持守護社區病人。(醫管局圖片)

一直以來,社康護士不論順境、「疫」境,都默默守護社區病人。即使3年漫長的疫情,令醫護疲於奔命,但是我們的意志沒有絲毫動搖。50年來,社康護士仍然風雨不改,背着比背包更沉重的責任,像落在凡間的天使一樣,繼續陪伴病人一步步邁向康復之路。

今年是基督教聯合醫院社康護理服務五十周年。(醫管局圖片)

作者分別為九龍東醫院聯網護理服務總經理、聯網基層及社區醫療服務總監、聯網社康護理部部門運作經理、聯網社康護理部顧問護師

立即掃描二維碼,了解七十年代社康護士的工作點滴!(醫管局提供)

撰文:鄧少強、佘國耀醫生、李家儀、顏健儀

[信健康] 社康護士伴你走出疫情,健康訊息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