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難分

顧小培 | 2023-01-09
有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因為老人年齡大,經歷多,可以從他們那裏學習很多寶貴經驗和生活智慧。

有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因為老人年齡大,經歷多,可以從他們那裏學習很多寶貴經驗和生活智慧。小時候若有不懂,對策很簡單,回家問問爸媽可也。現今科技日新月異,事物經常有新的演進,不容易緊貼跟進,於是出現相反情況,尤其有關電腦,不少老人家碰上了,完全無法解決。怎麼辦?答案每每是:「待我回家問問孩子。」
年輕人比較長者更容易適應電腦與互聯網等創新技術,因為從小就生活在「到處都有這類裝置(gadget)」的環境,習慣了其中的思考方式。老年人腦筋一向不是那樣操作,故此一下子別不過來。正如我們用螺絲批,一拿上手就自然知道,向哪個方向扭,就能把釘子弄鬆。你若對一個不諳此道的人說:「順時針方向轉就可以了。」他還須着意想一想,才明白過來。
不須說旋轉動作,那比較複雜,我認識朋友,有好幾位連左右都不能遽爾分辨的。他在駕車,你對他說:「前面街口轉左。」他立即緊張到不得了:「快說,快說,是哪一邊?車子馬上要到街口了。」上海有一個替代說法,叫「大轉彎」、「小轉彎」,內地車輛靠右走,也就是右上左落,因此右拐時要轉的彎,比較左拐的彎來得小,藉「小」、「大」二字,以分辨右和左。同樣說法,香港剛剛相反:「小轉彎」是左轉、「大轉彎」是右轉。只不過,香港人並沒有如此分左右。
左右混淆的情況,來自個人認知的缺失,可能自小就沒有訓練自己執着糾正。好有一比。據說,若想辨別花膠來自雄魚還是雌魚,可檢視其肌體紋路,但究竟是「直紋公,橫紋乸」還是「橫紋公,直紋乸」?一向弄不清楚。
然則為什麼有一些地方的處事慣例,把左右之分硬性定立下來呢?例如馬路上的交通,香港靠左走,左上右落,而有些地方卻是靠右走?原則上當然是約定俗成,但在最先作出選擇之時,基本上憑的是什麼?
問題的癥結,在於絕大多數人都使用右手為主。而在古代,歐洲的武士在規範式的格鬥中,雙方各在馬上,以右手執長矛,迎着對方衝刺過去。所以二人前奔時皆靠左,令矛頭處於敵方所在的那一邊。靠道路右側行駛的習慣,出現在十八世紀的法國,因為駕馭雙馬馬車在路上走的時候,馭馬者通常右手持鞭,因此需要坐在馬車左前方,以便能於同時駕馭左右兩側的馬。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