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健康藍圖》 建立社區醫療系統

何家銘醫生 | 2023-01-19

本港醫療面對人口老化及慢性疾病率上升兩大挑戰,加上醫療系統失衡,醫療改革實在刻不容緩。
香港人均壽命名列世界首位,這表示本港的「銀髮海嘯」會較其他地區來得急速。
政府估計至2039年,本港65歲及以上人口將由2021年的150萬(佔總人口20%)上升至2039年的252萬(31%)。而高齡長者,即80歲或以上人口將由2021年的40萬(5%)增至2039年的93萬(11.5%)。人均壽命增長,除了人口老化,社會的慢性疾病病患率亦會隨之上升,加重醫療系統負擔。據政府統計,在2020/21年度患有慢性疾病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31%,即全港約三分一人已罹患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而至2039年,本港慢性疾病病人數目更會達到300萬。

香港人均壽命長,社會的慢性疾病病患率亦會隨之上升,加重醫療系統負擔。(法新社圖片)

在眾多慢性疾病中,高血壓和糖尿病是最普遍的。大家要知道在高血壓研究中,有所謂「一半定律」。這是指在一個社區內,大概只有一半患血壓高的病人會被確診;而在確診高血壓的病者中,只有一半得到治療;而在得到治療之高血壓病者中,只有一半的血壓能被控制至理想水平。筆者相信社區糖尿病者的診斷和治療情況實在也不遑多讓,即本港慢性疾病人口一定比估量的更多。
長遠之策
慢性疾病若不及早在基層醫療層面發現並治療,便有機會令患者出現不同的併發症,需要在第二層/第三層醫療系統作住院治療。這除了大幅降低市民健康水平及生活質素外,亦大大增加本港醫療系統的負擔。
另外,本港醫療系統發展並不均衡。政府資料顯示在2019/2020年公共醫療衞生開支中,大部分(83%)是用於偏重治療的第二層及第三層醫療服務,而這些服務大多數是公立醫院服務。只有17%用於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其實,一個健康而能持久的醫療系統是應將主要資源投放於「重預防,早治療」的基層醫療系統中。在本港,私營界別是基層醫療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公營醫療系統的角色則應是市民在醫療系統的安全網。強化及善用本港私營基層醫療系統才是香港醫療發展長遠之策。
私營基層醫療服務能為病者提供較多選擇和更具彈性,但現在系統的可及性及平等性則存在限制。現時之私營基層醫療服務主要是提供偶發性疾病治療,原因是他們暫未能有為慢性疾病病者提供具協調性及連貫性基層醫療服務的能力和支援。
以治療糖尿病為例,為預防和及早發現併發症,糖尿病患者是需要定期覆診用藥,及每年作併發症篩查如抽血、小便及心電圖檢驗等。有需要時,醫者更會轉介病者至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足病診療師等作輔導或治療。不過市民現在使用私營基層醫療服務大多要自費,價錢亦相對昂貴。服用長期藥物及體檢的費用,更令病者常常要求私家家庭醫生轉介回公營醫療機構作長期跟進,以減輕自己長遠經濟負擔。這令本港私營基層醫療服務不能有效發揮其潛能。
一個強大有效的基層醫療系統能提升及確保社會大眾健康水平,令資源更能用得其所,達到全民健康覆蓋。為確保本港醫療健康系統的可持續性,《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下稱《藍圖》)的首要發展方向是建立社區基層醫療系統,希望改變現時「重治療、輕預防」至「重預防、早治理」的觀念。政府會進一步發展以地區康健中心服務模式為基礎的以地區為本、以家庭為中心之社區醫療健康系統。在各層醫療系統中,「橫向」整合及協調地區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加強醫社合作,提供以社區市民為中心的基層醫療服務。同時,「縱向」整合慢性疾病病者在基層、專科及醫院間的雙向轉介,令各層醫療系統服務更有效率。
多項改革
另外,《藍圖》亦提出進一步強化「一人一家庭醫生」概念。家庭醫生是基層醫療服務的主要提供者,是市民大眾在醫療系統的首個接觸點。家庭醫生可為市民及其家人提供延續性醫療,照顧陪伴病者由生至死。
此外,家庭醫生會提供以病者為本及全面的醫療服務,關顧病者身心社交。家庭醫生亦會為病者協調基層醫療系統內外的服務。以慢性疾病管理為例,家庭醫生可為病者轉介各基層醫療服務,如護士、視光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若有需要,家庭醫生可將病者轉介至第二層或第三層醫療系統接受專科及醫院服務。待病情穩定時,再轉回家庭醫生繼續跟進。除了治理急性和慢性疾病外,家庭醫生亦注重預防性醫療,會為病者提供疾病預防的知識。正因家庭醫生與病者及其家人有着長遠而持久的醫護關係,對病者健康狀況和需要十分了解,定能為病人提供最合適的護理建議,促進健康。
同時,《藍圖》亦建議整合衞生署轄下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至以地區為本的社區醫療健康系統。現時衞生署會透過長者健康中心、婦女健康中心、學生健康服務中心等為大眾提供各樣的基層醫療服務。整合後可減少服務重疊,從而提升服務效率。
為應對慢性疾病率上升,《藍圖》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地區康健中心會為大眾作目標慢性疾病篩查,特別是高血壓及糖尿病,再由家庭醫生跟進治理。而政府會為市民提供針對性資助,讓市民可在私營基層醫療服務作診斷及治療,從而達到「早發現、早治理」的目標,減低慢性病患者有併發症和入院的機會。除了強化私營基層醫療服務系統外,《藍圖》亦提到醫院管理局普通科門診服務亦會繼續優先照顧弱勢社群,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及貧困長者。
在任何時候,公營醫療服務都是大眾在醫療系統的安全網,定會為有需要市民提供協助。
基層醫療改革由建立本港社區基層醫療系統開始,希望大家能「健康啲,病少啲,開心啲!」
www.hkcfp.org.hk

撰文 : 何家銘醫生_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信健康] 淺談醫療藍圖發展,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