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寧平房

顧小培 | 2023-02-07
現在提出的簡約公屋,好比當年的包寧平房,只作過渡之用。

所謂「臨時」,乃指暫時性、短時間的,並非固定、常置、永久的。臨時措施,可說是權宜之計,並不具一勞永逸的效果。
政府施政,若採用臨時手法,肯定不會完美。因為其之所以臨時,必然有「不能」或「不宜」長遠下去的原因;換言之,只是先行做一些(將來務須中斷、終止的)事情,用作應付目前的困境。待困難過了,處理這些事情時投進的人力物力,不免報廢。另一方面,臨時舉措並沒有永久地解決問題,甚或帶來更多問題,那終歸都需妥善地重新處理。
去年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後在首份《施政報告》中公布,將會在任內推出全新的所謂「簡約公屋」。那是一種特殊公共房屋,說是會以標準簡約設計和「組裝合成」快速建成,未來五年預計可興建三萬個單位。現正輪候傳統公屋三年或以上者,可申請入住簡約公屋,從而提早「上樓」,同時保留輪候傳統公屋的申請,待輪候到自己時遷入傳統公屋。
政策公布後,有人質疑「簡約公屋」造價過高,甚至比公屋單位成本更高。房屋局長則說每個簡約公屋單位扣除「建築物外部成本」,建築物每個單位造價約六十八萬元,與現時每間公屋相若。李家超回應有關質疑時指,生活在困難環境是「有血有肉的每日經歷」,不能用「冷冰冰」數字計算。
不妨回看一下傳統公屋的歷史。二次大戰結束後,中國政權更替,大量人口由內地湧入香港,其中大部分屬經濟條件十分惡劣的所謂「難民」。他們沒有能力在一般房屋居住,於是在各處搭建寮屋棲身。一九五三年聖誕節晚上,石硤尾白田村寮屋區發生大火,近六萬災民流離失所。香港政府先在災場附近興建兩層高的平房,以當時工務司包寧命名,稱為「包寧平房」。之後在火災原址再興建二十九幢、六至七層高H型大樓安置災民,那就是石硤尾徙置區。自此之後,香港房屋政策出現根本性改變,政府開始在港九各處興建「公共屋邨」或稱「公屋」,供低下階層市民租用居住。
現在提出的簡約公屋,好比當年的包寧平房,只作過渡之用。從申請公屋者角度看,縱使能入住簡約公屋,但數年後就要遷出。不同包寧平房,遷出後獲分配的公屋不會在原址(啟德)附近。把他像棋子般搬來搬去,也會導致「有血有肉每日經歷」的生活困境。對此,政府也曾考慮到嗎?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