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足踝關節炎(二)

胡兆邦醫生 | 2023-02-09
隨着科學發展,骨科在治療退化性疾患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帶給患者最正常、耐用的關節,以維持生活質素。

上文提到劉先生患有退化性足踝關節炎。目前針對足踝關節退化的手術主要有兩種選擇:關節融合以及關節置換。
足踝關節置換大致上與其他部位的人工關節置換大同小異,並非將整個關節包含骨骼全部移除後再置換入人工關節,而僅僅是類似套牙套(鑲配人造牙冠)的概念,以人工關節覆蓋住磨損後暴露的骨骼,避免其在關節活動時相互摩擦,而發生疼痛。
至今人工踝關節技術已經日趨成熟,有2022年的文獻報告,引用澳、紐、挪威、瑞典的國家數據統計5年的足踝人工關節存活率大約在八成至九成之間,表現已可以說是相當理想。
自從人工踝關節問世以來,對於嚴重踝關節炎的病患,究竟應該接受關節融合或關節置換,往往會令醫患在選擇上費煞思量;事實上,這兩種手術除了適應症絕無明顯界線,不過因為人工關節在活動的同時仍會帶來一定程度之墊片磨耗,一般認為,倘若患者體重較重,或者在手術後仍須從事一定程度的勞動,那麼關節融合會是較適合的方式;相反,若患者體重較輕,或者在手術後不預期會再工作,而是僅作為一般行走使用,則相對適合接受人工關節置換。
踝關節退化的問題其實發生率較低,發展到需要接受關節置換或關節融合更是少之又少,然而隨着科學發展,骨科在治療退化性疾患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帶給患者最正常、耐用的關節,以維持生活質素。雖然目前因為足踝特殊的構造,關節置換的適應症、使用年限,較髖、膝關節仍有不小差距,然而可以預期的是,基於活動度以及周遭關節健康程度的考量,日後接受關節置換的患者比率,與關節融合相比,一定會逐年提高,筆者希望人工踝關節的設計上能夠不斷推陳出新,本港亦能引進最新型足髁人工關節,以帶給屬於較為小眾的足踝病患病人更多選擇以及保障。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處理退化性關節炎,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