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成為「流動廁所」

張傑醫生 | 2023-03-21

香港和世界各地這幾年都有極大生活變化,連孩子上學也受到很大影響。對幼童來說,他們基本上沒有上太多幼稚園課程。當然大家知道,幼稚園未必須要教授什麼知識上的東西,主要讓孩子學習生活上的治理、與其他孩子相處和溝通。由於沒有到幼稚園,幼童的生活細節很多時候由父母或家人照顧,但他們往往缺乏一套共通的訓練模式,上廁所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大家可能聽說過,有些孩子的排便習慣很奇特:不會好好坐在廁所。他們會站在家中某一固定位置,用手扶着牆壁或桌子,然後站着排便。由於仍在穿尿布,不會弄骯髒其他地方,如果相安無事的話,他們每隔兩三天可排一次便,而排便的辛苦程度,要視乎他們相隔多少天大便一次,因會影響大便的硬度。

每天找一個特定時間,鼓勵孩子坐在廁所一會兒,培養他們如廁的習慣。(網上圖片)

這方法最大的問題,是孩子養成了一套固定模式,很難改變。如果孩子離開原來家庭去另一個地方,例如去旅行,他們排便會很困難。這個動作習慣是由孩子主動控制,若他忙於其他活動失去便意,將更難順利排便。要避免這種情況,希望父母就算孩子未到幼稚園上學,也須要在家中提早訓練更理想的模式。
訓練原理是每天找一個特定時間(一般是食飯之後),鼓勵孩子坐在廁所一會兒。起初可能是一兩分鐘,然後慢慢加長。如果一次未能成功,不用勉強,可以明天再努力。經過一段時間,孩子便會逐漸出現便意,然後成功排便。
最困難的情況,是孩子根本不肯脫去尿布坐在廁所,所以父母態度要堅持,盡量早一點讓孩子學習坐在廁所上如廁。在實際工作上,我們見過很多孩子到幾歲還是堅持站着排便,令排便難度愈來愈大,甚至出現肛裂或者大便被堵塞在肛門,急須找醫生處理,情況難以想像。希望孩子都能習慣在廁所如廁,不要成為「流動廁所」——喜歡在那裏站着大便都可以。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讓小孩學習如廁模式,醫生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