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性情緒病

陳仲謀醫生 | 2023-04-04

明天4月5日是一年一度清明節,會否「清明時節雨紛紛」?剛過去星期六恰巧是香港演藝巨星「斷魂」中環文華東方酒店20周年,不禁使人唏噓,思考正當事業高峰的藝人,為什麼會輕生?真正原因無從得悉,不過可以肯定「哥哥」是長期陷入情緒困擾,在某一種外在刺激下,自尋短見。
外在環境對人影響有多大?很難說得準確,但對患有長期精神病的人來說,可能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以筆者臨床經驗推斷,春節過後3個多月,會有較多病人求診,中醫師認為這是「春困(睏)」,西醫則以「季節性情緒病」(SAD,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去診治。
其實,SAD源於西方,特別是北歐諸國,因為當該區進入秋冬後,日照時間漸漸減短,有時更數日不見太陽笑臉,學術界稱之為「冬季憂鬱」(Winter blue),是以前造成該區自殺率高企其中一個原因。天氣對人類身心有莫大影響,相信很少人會有異議。
早前,一位三十多歲的梁女士求診,說自己近日情緒非常低落,無精打采,不但夜夜不能安睡,連上班也沒有心機,索性向公司請病假,呆在家裏百無聊賴,並且婉拒朋友邀約外出活動和探訪,無所事事,便吃零食解悶,體重暴升十多磅。幸好,她有一位摯友從外國回港,闖入閨房,發覺大事不妙,即軟硬兼施逼其求醫。
最初以為她有什麼奇難雜症,然而經很多專科醫生反覆診斷,最後轉介她接受精神科治療。

春節後三個多月,通常會有較多情緒病患者,中醫認為這是「春困」,西醫則以「季節性情緒病」去診治。

原來,梁女士在10年前起,每每在暮春三月時,身體便出現上述現象,不過病徵輕微,一到艷陽高照時,就會不藥而癒。可惜,今年梁女士病情比以往嚴重得多,她再不能靠意志捱過。大家務必戒除「春困不是病」誤解,謹記「困起真要命」真相。中國民間相傳之「春困」,以精神醫學角度而言,可稱為「春鬱」;事緣這些季節性鬱悶,大多數是抑鬱症,小部分是躁鬱症。
人類最大負擔
醫生詳細問診後,斷定她是患上SAD,原因非常複雜,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專家認為SAD造成病人情緒波動與陽光多寡有密切關係,而與每日早晚溫差起伏無關,所以鼓勵患者多在戶外走動,曬曬太陽;或實行「光照治療」(Light therapy)。
大家切勿輕視SAD,它可以發展成「持續性抑鬱症」和其他較嚴重精神病;即將來臨的「黃梅天」,如果是春雨綿綿,太陽長期在薄霧遮蔽下(現在地球暖化,天氣難測,可能另作別論),「春困」個案必然會增加,並由於病人身心狀態和遭遇都有差異,只能作症狀治療(針對病徵用藥)。
另外,在這段期間抑鬱和狂躁病的新症,及舊病復發例子也有上升跡象,而此兩類精神病使人有自殺的意念分別為14%及20%。所以懷疑自己有情緒失調人士切勿三心二意,一定要盡早求醫。世界衞生組織在本世紀初預測抑鬱症,於2020年在眾多疾病中,成為人類生活第二大負擔;而世衞更進一步預言它將會於2030年登上榜首。部分專家都相信這兩個預測,很大機會提早應驗。
配合心理輔導
有人覺得外在景物變化是客觀的,而內心反應是主觀的;所以我們要掌握客觀事實,控制主觀個人感覺,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但這種修為古今又有幾人做得到呢!宋代大文豪兼政治家范仲淹說:「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日星隱耀……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上下天光……其喜洋洋者矣。」(《岳陽樓記》)
外在環境,尤其天氣對絕大多數人有不同程度影響,是不容否認。以新一代藥物調節腦內神經分泌物,便有效紓緩梁女士病徵,不過,要根治她每年都會因「春困」而病發的煩擾,就不容易了。

不容否認,天氣對絕大多數人有不同程度影響,晴天時人們心情也會較好。

徹底治療精神病,通常要處方適當藥物,病人更要配合度身訂造之心理輔導,方能奏效。
人的情緒和行為,皆受着內在思想和外在環境交織牽制,產生互動。例如,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詩人也可能受着「春困」,一夜無眠,靜靜聽着夜裏風雨聲音,很早便迎來雀鳥啼叫,表面上是擔心花兒被風雨摧折,其實是惆悵仕途無望。
自己推測張國榮之死應該和他患抑鬱症,導致情緒極低落有關!並輓歌:「廿年生死兩茫茫,沙士新冠俱難忘。愚人節日哥哥去,春鬱愁緒折才郎。」
撰文 : 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健康] 分析情緒病如何處理,支援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編者按:陳仲謀最新著作《疫時代精神海嘯》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 電子書

不容否認,天氣對絕大多數人有不同程度影響,晴天時人們心情也會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