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耐藥性:我們的認知、態度與行為

顏寶倫醫生 | 2023-05-11

衞生防護中心在4月13日發表了一份「公眾對抗生素耐藥性認知、態度及行為調查2022」的報告。
中心委託了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進行電話問卷調查,在2022年9月至10月期間成功訪問了1076位香港市民。
這份調查內容非常詳細,得出結果很有參考價值,除了更深入理解到公眾對這問題相關的重要資料外,同樣重要就是醫護人員,尤其服務社區的家庭醫生(即是公眾獲處方抗生素最常見來源)能藉着理解報告結果,在診症時可以更有效地和病人溝通,同心協力應對抗生素耐藥性這大問題。
也要不厭其煩先再解釋一些名稱:「抗生素」(antibiotic)以字面解釋是「對抗生命」的藥物,臨床上則是專指抗「細菌」(bacteria)的藥物;「抗菌素」(antimicrobial)照字面上則是指更廣泛對抗所有「微生物」的藥物,包括抗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藥物。而「抗菌素耐藥性」(AMR)就是學術上用來描述「微生物對原本能夠有效治療其所引起的感染的抗菌素產生抵抗性」之情況。現實臨床上也是以「抗生素耐藥性」產生最嚴重、最影響到公眾的問題。
調查當中有一點要大眾和醫護份外留意,就是:當醫生初步評估顯示毋須抗生素時,絕大多數受訪者(96.4%)會接受醫生建議,多觀察幾天或等待診斷測試(留樣本去種菌)結果後,再決定是否須處方抗生素。另外,近三分二受訪者(66.3%)表示希望與醫生商討應否處方抗生素。
在前線診症時,家庭醫生在遇見病情屬於「感染」情況,會考慮是否屬「細菌感染」;若果是臨床判斷屬細菌感染,就要認真考慮是否處方「全身性抗生素」(systemic antibiotic,即口服或注射)來治療可能屬嚴重的細菌感染。通過初步評估過程,無論醫生臨床決定是須要還是不須要,都應該和病人充分溝通。

其實有不少病症都不能用抗生素醫治,因此應好好遵行「應用則用、可免則免」這原則。

該用於什麼病症?
若果決定不用抗生素,那醫生就真的只要憑着知識和經驗實話實說,絕對不要因有「雖然我評估病情毋須用抗生素,但是病人『好似』想要抗生素,那我就開給他吧!」這錯誤的估算而去開抗生素。而這調查結果,說明絕大部分病人都非常尊重醫生「毋須抗生素」的臨床決定,前線醫生也就可以放心去說「不」。
若果醫生決定要處方抗生素,同樣也須要和病人有最充分的溝通。醫生應和病人討論用藥的緊急程度、應否考慮先取樣本(痰液、傷口拭子、尿液、糞便)作「種菌」檢驗、用藥療程、服藥期的注意事項等等。這些討論和共識都非常重要,更能確保病人服用抗生素的依從性,也同樣可以預防抗生素耐藥性的問題。同時也要避免「矯枉過正」,以免病人因為過分擔憂抗生素耐藥性或副作用而拒絕抗生素,結果反而受害。
這問卷調查評估了大眾對於抗生素能否醫治不同病症的認知。問卷提出了8種病症,要受訪者回答抗生素可否醫治。以下是「不可以」的情況(和答對的百分率):「肚屙」(65.3%正確:肚屙大部分屬病毒性腸胃炎或食物不耐,用抗生素無幫助;服用抗生素反而常有副作用引致肚屙);「傷風感冒」(49.7%正確:絕大多數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和新冠都由病毒引起,服用抗生素無效;但若果發現有「繼發性細菌感染」的併發症,便要使用抗生素);「發燒」(60.1%正確:發燒是患病症狀,最重要是找出病因對症下藥;發燒就胡亂服用抗生素非常錯);「喉嚨痛」(36.7%正確:就算是喉嚨劇痛都不代表是細菌感染,必須經醫生仔細評估來決定是否要用抗生素);「周身骨痛」(78.0%正確:紓緩骨頭關節等痛症是要「撲熱息痛」或「消炎止痛藥」(NSAID),絕非要用抗生素);「頭痛」(79.5%正確:頭痛也是要對症下藥,服用抗生素根本無幫助)。
以下兩種病症則基本上都是細菌感染,服用抗生素「可以」醫治:「膀胱或泌尿道感染、即尿道炎」(59.4%正確:尿道炎是由來自糞便的細菌感染所致,理論上服用抗生素便可以藥到病除;不過現實上抗生素耐藥性問題實在愈來愈嚴重);「皮膚或傷口感染發炎」(75.7%正確:完整的皮膚基本上可以抵抗所有細菌,但一旦破損有傷口便可以被外來或寄居皮膚細菌乘虛而入;而現時抗生素療效也大受耐藥性問題影響)。
應用則用 可免則免
說到耐藥性細菌,其中最出名之一就是「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這惡菌曾被稱為超級細菌,然而現在已經非常普遍地存在於社區大眾當中,也漸漸變成見怪不怪了。這細菌寄居在人的皮膚和鼻腔裏,可以入侵傷口、尿道和呼吸道,尤其專攻身體衰弱者,引發更難醫治的感染(要用上三四線或者更強勁的抗生素)。這惡菌可以經由日常皮膚直接或間接的接觸所傳染,可以「人傳人」。這次問卷調查發現少於一半大眾(44.1%)知道耐藥性細菌也可以人傳人,也就是很多人或會忽略了令耐藥性細菌傳播的一條重要途徑。
調查發現不夠一半受訪者(42.7%)贊成生或未煮熟的「即食食物」(如沙律、魚生)會更容易受耐藥性細菌所污染。這事實並不表示該食物已經壞掉不能吃,健康者吃完也應該沒問題。不過若果我本身體弱多病,又或者正在服用抗生素,那就真的要盡量避免食用這些食物了。因為在服用抗生素期間,腸道的「正常菌叢」有可能會被搞亂,若果吃了這些含耐藥性細菌的生吃,這些細菌便有更大機會寄居在我的腸道內,以後便有可能損害健康。
對於抗生素耐藥性,大眾知多些、想清楚些、做好些,肯定可以更有效應對這問題。服務社區的家庭醫生也要盡力,理解病人疑問,好好和病患溝通,做到處方抗生素「應用則用、可免則免」這重要原則。
www.hkcfp.org.hk

撰文:顏寶倫醫生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信健康] 抗生素耐藥性知多啲,醫學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