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遊旅行疏忽衞生 隨時感染丙肝病毒

蔡偉樂醫生 | 2023-05-15

相比世界其他地區,本地丙型肝炎病例數字屬於較低水平,僅佔整體人口0.3%。然而,隨着新冠疫情退減,人們開始四處旅行,增加了在外地感染丙型肝炎風險。
因此,外遊時我們應該保持個人衞生和避免高風險行為,以減低感染丙型肝炎機會。如果回港後懷疑自己感染丙肝病毒,則應該盡早接受檢查和治療。
丙型肝炎主要透過血液傳染,小部分亦可透過性接觸傳染。一般而言,丙肝病毒可在室溫下存活十多個小時,如果皮膚上的傷口接觸帶有病毒物品,就可能導致感染。旅行時,很多情況會增加感染丙肝風險,包括與他人共用貼身物品如剃鬚用品,在Barbershop接受理髮,或是進行紋身、修甲等美容服務。當然,與他人共用針筒也是高風險行為。
此外,近年很多港人於旅遊時順道接受簡單醫療服務,例如洗牙等,雖然收費可能較香港低廉,但如果洗牙工具不夠潔淨,若口腔有傷口,也可帶來感染危機。至於在旅程中享受春宵一刻,沒採取安全措施,也甚為危險。

與他人共用貼身物品如剃鬚用品,可增加感染丙型肝炎風險。

乏力症狀當成休息不足
大部分丙肝個案沒症狀,急性丙肝患者中只有大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患者會感到乏力或惡心等。而在出現症狀患者當中,僅25%患者有明顯黃疸症狀。因此,患者很難自己判斷是否患有丙肝,常會誤以為是其他問題,甚至只當是休息不足,沒想到求醫。要留意,如果丙肝患者沒獲得適當治療,可能會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未有接受治療的急性丙肝患者,有高達80%機會發展為慢性丙肝。
如果患者本身已感染HIV病毒,再染上丙肝的風險會更高,因為他們免疫力已經受損,容易感染多種病毒。假如同時患有HIV和丙肝,肝衰竭風險更會加劇。因此,對於高風險人士,例如有注射毒品或曾經進行不安全性行為的人,應該定期進行檢查,以望早期發現丙肝並治療。
目前並無預防丙型肝炎的疫苗及藥物,因此最好方法是避免接觸丙型肝炎病毒。首先無論同性或異性戀人士,在性行為時都要做安全措施。進行高風險活動時,也要特別注意衞生,例如在外地紋身、洗牙或修甲等,應該選擇有信譽的商戶,同時不要與他人共用任何貼身物品。
如果懷疑自己感染丙型肝炎,即使沒症狀,也應該及早尋求醫生幫助,進行血液測試。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後,潛伏期為2至12個星期,因此,如果在感染後兩三天內進行血液測試,儘管丙肝病毒抗體結果為陰性,也不代表安全,所以醫生會建議在幾個星期後再進行檢查,以找出有否發現病毒,才可確定是否有急性感染。
目前醫學建議是,無論丙肝病毒量如何,確診後都要立即開始治療,以達到根治目標。如果患者沒完成整個療程,急性丙型肝炎可演變為慢性丙型肝炎。因此,在預防和治療丙型肝炎方面,及早求醫、遵從醫生建議,以及保持良好衞生習慣,也是非常重要。

雖然丙型肝炎抗病毒藥很有效,但在使用時應注意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問題。

完成療程後可根治丙肝
跟舊式藥物相比,現在丙型肝炎抗病毒藥物非常有效,而且副作用大大減少,加上毋須像以前的干擾素要定期打針,令患者於治療路上更為便利,可說是醫學上一大突破。基本上,患者接受兩三個月丙肝抗病毒藥物療程後,已經非常有效,可以根治丙肝。
要注意,如患者本身有高膽固醇或高血壓,須服用他汀類藥物或降血壓藥,服用含有蛋白酶抑制劑丙肝病毒藥物後,有可能出現藥物相沖,增加橫紋肌肉溶解症的風險。此外,患者本來要服用腦癇藥的話,一同服用蛋白酶抑制劑,也可能造成藥物相互作用。至於另一種以索非布韋(Sofosbuvir)成份為主的丙型肝炎抗病毒藥物,較不會與其他藥物有相互作用。
雖然丙型肝炎抗病毒藥物非常有效,但在使用時應注意潛在藥物相互作用問題,因此丙肝患者必須告知醫生自己是否有其他長期疾病,以及服用哪種藥物。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選擇最適合的丙型肝炎藥物,或是在必要時要求患者暫停或轉換原本所服用之藥物。
從醫生角度來看,藥物安全性最為重要,如果患者要服用其他慢性疾病藥物,必須以安全性和功效為優先考慮,選擇最適合治療方案。
撰文:蔡偉樂醫生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外遊慎防感染丙肝病毒,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與他人共用貼身物品如剃鬚用品,可增加感染丙型肝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