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香港生育率全球最低?

陳仲謀醫生 | 2023-05-30

中國傳統思想有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這種似乎根深柢固的觀念早已於香港不復存在。
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發布《2023年世界人口狀況》,本港生育率全球最低,每名婦女平均只生育0.8名孩子,而日本、台灣都處於生育率極度偏低水平。
這些地區都屬於工商業發達的社會,而生育率仍然甚高的國家皆經濟落後,人民普遍生活拮据。

婦女地位提高,是先進社會生育率低最主要原因之一。

總言之,經濟形態及模式直接影響各地生育多寡,是實際現象;而香港生育率「極端化」,又有其特別原因。
香港地小人多,大部分人居住空間非常狹窄,受困於「劏房」的男女固然不輕言作魚水之歡,而和家人同住的夫妻,行房興趣也會受打擊。本地樓價仍然居高不下,成功儲備首期,可以置業的家庭,夫婦要同時外出打拚工作,才能長期向銀行還款,不可能再有「男主外,女主內」這方便生兒育女的生活形態。僱用外來傭工和邀請長輩提攜兒女成長,不單止牽涉不少金錢因素,還衍生人際關係的轇轕。所以,他們當中不少人飼養寵物,作為「精神補償」,去慰藉膝下猶虛之寂寞。
好幾代香港人都嘗到了本地教育制度的苦頭,當局不斷試圖改革,然而以篩選作為主導的機制不變,任何修補都是舊酒新瓶。年輕人剛剛擺脫了教育制度枷鎖,當然不希望下一代身受其害,不想累人累己:香港孩子要接受12年「強迫教育」,身心受挫,不但不能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還要闖過一關又一關考試和評核,當中的父母怎能袖手旁觀?唯有和親生骨肉同受煎熬,互相抱頭痛哭!
怪不得較為富裕的家長大都安排子女入讀國際學校,甚至一早便送子女到外國求學,寧願損失一些天倫之樂。
個人享樂主義
另外,部分家長對養育兒女,既有遠慮,亦有近憂。近憂是無法確保有足夠資源,提供優質教育(如讓子女參與各種興趣和補習班以增值),與其他人競爭。十多年前,有一間本地大銀行,邀約一位著名女運動員拍攝了一輯廣告,宣傳要準備數百萬港幣培養兒女成才。另外,港人長壽紀錄又蟬聯全球冠軍,市民長遠而言要儲蓄一筆豐厚養老金,才能安享悠長晚年。「養兒防老」的陳腐觀念,早已煙消雲散,兒女能自立,不致淪為「啃老族」已算萬幸,可以額手稱慶了!還有,香港10年以來變化實在很大,有些人不適應這種新局面,特別是受了「西方自由」思想熏陶的青年,他們或會試圖在異地建立家園,追尋夢想,所以便要按下生育計劃。

環顧整個先進歐美世界,在二戰結束後,有一段「嬰兒潮」(Baby boom, 1946-1964),之後出生率便逐步下跌;越戰告終,美蘇冷戰結束,新世代青年,憧憬自由,抗拒約束,一旦理想落空,思想容易趨向極端,特別崇尚「個人享樂主義」。傳統文化和宗教思想式微,家庭觀念蕩然無存,結婚和離婚如喝一杯水般簡單;人權觀念高漲,性小眾(LGBT)泛濫。凡此種種,生育率自然下降,因為養育兒女成人,不但眠乾睡濕,還可能「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種無償付出,難能可貴,在新一代中,又有幾多人願意承擔這項艱難任務呢?
女性地位提高
不過,先進社會生育率低最主要原因,要算婦女地位提高和避孕(或終止懷孕)方法愈來愈方便。隨着工業化展開,歐美國家婦女大規模進入勞動市場,尤其是上世紀兩次大戰更加速這個趨勢。婦女在職場的輝煌成績,能夠和男性平起平坐,遠較黑人爭取平權成功。女性領袖在政界的突出表現,令人刮目相看。試想婦女在各行各業中和男子一齊撐起半邊天,有時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她們怎會願意放棄自己如日中天的事業,忍受十月懷胎和分娩的痛苦?
上述是本世紀先進社會「普世價值觀」,小小香港自然不能獨善其身。青年減少,老年人增加,勞動力失衡,形成一個「倒轉的金字塔」,傳統生產和工作制度或者會很快崩潰,人類必須有新創見,創造嶄新生存空間,特別要盡快消除部分青少年對前途充滿悲觀的想法:上一代耗盡地球資源,留下一團糟的生態環境;戰雲密布,到處都有「人為」悲劇。
撰文: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健康] 淺談生育率低迷成因,支援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編者按:陳仲謀最新著作《疫時代精神海嘯》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