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之護理教學 傳承專業知識
早陣子我因為有異物進入眼睛而需要到門診求醫,雖然身為護士,曾照顧過無數病人,但當自己是病人時,卻難免擔心和徬徨。
幸而到醫院候診時,護士們仔細溫柔地向我了解情況,等候期間更送上暖毯,加上醫生專業診治,這個經歷讓我深深體會到「全人護理」的重要性,也是為何養和醫院護士學校如此着重護士的專業培訓,冀所訓練出來的護士除了擁有專業護理知識,亦具備耐心、關心、愛心、細心和同理心,待病人如至親。
養和早在創院初期成立護士學校,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可謂源遠流長。當時院長李樹芬醫生深明護士在臨床照顧病人中擔當重要角色,因而設立護士學校自行培訓。多年來,護士學校不但教授護理知識,更重視學生們的素養。我們希望建立一個「以人為本」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培訓過程中感受到「人」的重要性,這不僅限於對待病人的態度,也期盼同學們之間、學生與導師之間都能夠守望相助。
然而,要學生們視同輩和前輩為「自己人」流於空泛,必須讓他們親身感受才能體會和明白,因此把學生分為10人內的小組,由一位護士學校的教師在整個課程中帶領成長,讓同學們在學習路上,與良師益友彼此學習、互相分享和支持,無形中便能提升凝聚力,做到親如手足、風雨同舟。
這種凝聚力也源於養和根深柢固的傳承文化,尤其大部分受訓護士畢業後都會在養和工作,可以說在養和「土生土長」,由學生、正式做護士,到繼續進修成為專科護士,逐步晉升至護理管理級別,再把所得所學傳授予師弟師妹們,讓護理專業知識得以一代傳一代。
臨床應用 實踐所學
要確保知識能夠有效地傳承,靠的不只是凝聚力,更需要具豐富經驗的臨床導師,確保學生能把書本知識正確地運用和實踐。養和的護士訓練特別重視實戰經驗,例如一般兩年制的登記護士課程會要求學生完成1600小時實習,但我們的學生必須完成至少1800至1900小時,而且上課10至12星期便有機會到病房實習。每當學生到醫院病房實習時,會安排每個病房有至少一名臨床導師,猶如「師父」一樣,從旁指導和親身示範,讓學生能更深刻地學習護理程序和技巧,可以更快掌握臨床工作的實際情況。
面對醫療科技日新月異、醫護技術不斷提升,護理教育也要與時並進。以往在未有科技的輔助下,很多時書本上的理論難以完全地在臨床實踐;近十多年護理教學演進不少,例如模擬病人的像真度大大提高,十分接近真實人體構造,並加入不同的先進功能,包括能夠呈現傷口出血、流汗、流淚、嘴唇發紫、心跳驟停等各種生命跡象變化。
透過反覆地去進行模擬訓練(Simulation),學生能夠在正式臨床實習前先實踐所學,模擬處理各種病情變化,有助強化他們的應變能力,亦訓練其思考、判斷和執行能力。模擬訓練過程中,導師會一直在旁觀察和記錄,事後與學生檢討整個流程,分析做得好的地方,也回顧不足之處和提供改善建議,使學生能夠更準確地掌握和應用護理技巧。
注入新血 持續培訓
護理教育除了要跟隨科技而進化,更要追上社會環境轉變的步伐。經歷新冠疫情後,我留意到很多非護理系的畢業生,甚至已有數年工作經驗的年輕人,決定「轉跑道」來到養和修讀護士課程。事實上過去兩三年,約四成本校護士學生均為轉行的。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其工作經驗更有助他們掌握護士的工作,處理突發事件、待人接物方面也相當成熟。他們在生涯和職業規劃上,亦已有周詳計劃,例如大部分修讀完兩年登記護士課程的學生,會選擇留在養和工作並半工讀註冊護士課程,之後再用一至兩年時間修讀護理學學士,更有學生在取得學士學位後繼續進修專科或攻讀碩士,開展護理專業之路。
護士可謂「養和三寶」之其中一寶,正正反映出醫院十分重視護士的專業水平和教育培訓。經歷百年一點一滴累積,期盼未來有更多充滿熱誠的年輕一輩加入護理行業,發揮所長,學生們在畢業後皆能夠獨當一面,成為醫生的「最佳拍檔」,醫護團隊之間合作無間,為病人提供最適切和體貼的照顧。
撰文 : 羅鳳儀教授_養和醫院護士學校校長
[信健康] 專業培訓護理知識,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