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運動 護血友病關節

王紹明醫生 | 2024-07-26

血友病是身體凝血機制出現問題的先天性疾病,病人身體止血較慢,易有出血情況,最典型的是關節出血或肌肉內出血。此外,病人都有機會容易瘀傷、流牙血甚至內出血。例如有病人踩單車時沒戴頭盔,不慎跌倒導致顱內出血,這類狀況不時會發生。

然而,喜歡運動是大部分人天性,因此經常有血友病病人問:醫生,我可以做運動嗎?我可游水、踢波、打拳嗎……

多年以前,由於未有預防性的治療方法,為免增加出血風險,有時會建議病友盡量不要運動,尤其重度血友病患者,因為他們體內凝血因子濃度連正常人的1%也不到。

不過,自從有了預防性的凝血因子注射,血友病病人「是否可做運動」的概念已大大改寫。

事實上,運動對血友病病人十分重要。因為他們出血大多在關節,每次出血即使能及時止血,亦會對關節造成一定損傷,而運動則正好可保護關節。多做運動能強化肌肉,從而增強關節穩定性;運動也可增加關節液的循環,幫助潤滑關節,減少磨損;而適量運動都有機會減少關節軟骨的損傷,以及維持關節周圍肌肉組織的健康。

所以,血友病病人需要做運動,同時盡量減低因運動而增加出血的風險。首要是選擇適合的運動,撞擊性較大者例如打拳等基本上不建議,而伸展運動、游水等則適合大部分病人。

至於有些病人想踢足球,其實只要是友誼波而非具有高強度撞擊性,並不一定禁止。

病人選擇任何運動必須先和醫生商議,在做強度較高的運動前可先自行注射凝血因子,提升血內的凝血因子濃度,加強對身體和關節的保護。

作者為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運動提升血內因子濃度,醫生貼士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