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病、大迷思:小兒腹瀉
在醫療上,往往最多爭拗的治療方法,就是「小毛病」。然而,我們不要輕看這些「小毛病」,因為在父母眼中可能是很大的事情,用小兒腹瀉做一個例子。
大部分人眼中的腹瀉可以自己痊癒,不會有什麼致命危險。
不過,並不代表父母就什麼都不理,也不看醫生。
以下有5種大家常常聽到的說法。
5項建議
迷思一:「既然腹瀉最後都要身體自己去痊癒,就不用食藥吧!」
只是如果腹瀉次數太多,病人會很不舒服,有些簡單、安全的藥物可以減少病徵,其實很值得考慮。
迷思二:「因為是感染,有發燒是正常的,不用理會!」
但當持續高燒,是一個提示,可能細菌已經進入血液的循環系統。需要做一些檢查去證實,以及用專門藥物去處理。並非完全置之不理,亦不是只服退燒藥。
迷思三:「肚痛是正常表現,因此不用看醫生。」
肚痛原因有很多,例如某些盲腸炎也可以有腹痛和腹瀉情況,未必所有狀況都能一概而論。
迷思四:「就算細菌感染,都要靠自我的康復力,不用處理,亦不使用抗生素。」
的確,有很多細菌性腸胃炎是不用服食抗生素。然而,對於某一些細菌性腸胃炎,不但要使用抗生素,而且需要用注射形式才可清除。
迷思五:「孩子會覺得肚餓,就算稀飯和麵包,都一定要吃一點,而且可加快復元!」
在腸胃炎期間,補充水份和電解質是首要任務,孩子並不需要什麼特別養份去維持身體運作。因為體內自然會有足夠儲備,勉強進食只會引起更多腹痛或嘔吐。
父母讓醫生作出正確診斷和建議,而非在未見醫生前已經猜想他們如何處理。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小孩腸胃炎的迷思,兒科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