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是什麼?丨一文睇清心悸的症狀、成因、治療和預防方法!
如果突然覺得心跳突然加速、變慢,或者跳得不規律,感覺不舒服,甚至懷疑患上了一些心臟疾病,因而惶恐不安。這些心臟不適的感覺,就是醫學上稱為「心悸(heart palpitations)」的症狀。
心悸是什麼?有什麼症狀?
心悸的成因
心悸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心悸會否有併發症?
心悸的緊急應對方法
心悸預防方法
心悸的治療方法
心悸是什麼?有什麼症狀?
心悸其實是個籠統的概念,如果感覺到心臟「卜卜」跳,不論是心跳忽然加快、減慢、節奏不穩定或者心跳強度增強,這些理論上心臟不正常跳動的感覺,便稱之為心悸。心悸並非一種病,而是症狀也是主觀感受,所以每個人的心悸感覺會有不同。
除了心臟跳動的情況改變,出現心悸時,也可能同時出現以下症狀:
1. 胸悶
2. 呼吸困難
3. 頭暈
4. 四肢無力
5. 出汗
6. 焦慮
心悸的成因
形成心悸的原因眾多,一般來說有四大成因:
1. 不良生活習慣
都市人很容易有心悸,源於他們經常需要熬夜、工作或學業壓力沉重、飲食習慣不良,缺乏適當運動,容易對心臟功能有壞影響。此外,日常生活中容易攝取到的物質也會容易造成心悸,例如咖啡因、尼古丁、酒精等
2. 情緒或心理因素
情緒變化容易改變心臟跳動的率,當情緒大起大跌,心臟跳動速度很容易突然加快,所以如果發現有心悸症狀時,心理上有焦慮、恐慌等情緒,心悸便很大機會是源自情緒變化
3. 患有與心臟相關的疾病
心臟異常跳動很可能是因為患上了一些與心臟相關的疾病,例如心律不正、心臟瓣膜病、心臟衰竭,為安全起見,如果感到心臟跳動不正常,立刻盡快求醫作詳細檢查
心悸的診斷 如何判斷心悸?
有關心悸的診斷方法,普遍如以下流程:
醫生普遍先使用聽診器聆聽心臟的跳動,
然後再查詢病人的病歷記錄,判斷病史中是否有一些誘發心悸的因素。
最後,醫生或會採用心電圖等儀器,觀察病人在某段時間內的心臟跳動情況,從而了解是否有明顯的心悸問題。
心悸會否有併發症?
如果心悸是由心臟疾病引起,便有機會出現以下併發症:
1. 昏厥
2. 心臟驟停
3. 心臟衰竭
4. 中風
心悸的緊急應對方法
如果突然出現心跳變快、心跳變得不規則等心悸的情況,可以嘗試:深呼吸一口氣,再慢慢呼氣,以穩定呼吸來調節心跳節奏。
如果是因為有壓力而令心跳加快或節奏改變,可以嘗試先壓力源頭,找個舒服的環境休息,務求心跳頻率重新回復正常。
心悸預防方法
事實上,心悸很多時候都是和不良生活習慣、壓力和情緒有關,以下方法有效預防心悸出現:
1. 定時作息
2. 定期做適當運動
3. 飲食均衡
4. 保持情緒穩定,適當地舒緩壓力
5. 避免過度攝取咖啡因
6. 戒煙
7. 定期做身體檢查
心悸的治療方法?
基本上是由心臟病引起的心悸,才需要接受治療。經診斷後,如果證實心悸由心臟疾病引起,醫生便會採用藥物甚至手術治療。
不是由心臟病引起的心悸,例如是源於生活習慣或者情緒問題,醫生多數建議大改變生活習慣,例如減少飲用咖啡因飲品、戒煙戒酒、工餘時間放鬆心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