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抑鬱症 中醫身心同治之法
受抑鬱症或抑鬱情緒困擾者愈來愈多,容易感覺身心疲倦、心情低落、缺乏動力、自責內疚、焦慮等,也常伴隨失眠、食慾不振、胸悶心悸、繃緊疼痛等不適。
從中醫角度而言,抑鬱成因非常多,常出現五臟六腑一身盡虛情況,多歸納為鬱證或虛勞等範疇,因此沒千篇一律的治療方式,需按每個人體質狀況制定先後緩急的治療策略。
綜觀而言,抑鬱人士大多身體虛弱、氣血鬱結不通,悲傷過多常與肺氣不足有關,思慮過多則常與脾氣虛有關,驚恐過多則與腎氣虛有關。長期神疲乏力、心情低落、缺乏動力者,更常與陽氣不足有關。身體虛弱與堵塞除了導致身體上不適,亦讓情志出現太過與不及,透過服用中藥、針灸、推拿,或日常生活中從身體開始放鬆和活化都有明顯幫助,例如拉筋、瑜伽、跑步、游泳、跳舞、唱歌、曬太陽、氣功等。
源自過勞與內耗
重拾良好作息習慣如早睡早起,減少用手機、看影片、打電玩等,均能減少傷精耗神,學會讓自己放下工作和思緒,適當讓自己抽離,多到大自然、公園、海邊散步或坐着放空,重新感受身體和情緒感受,回到每個當下,才能減少內耗。
每個人都有高山低谷之時,接納身體此時此刻狀態,允許自我所有情緒和感受,才能讓自己停止用力操控,真正放鬆下來。所有情緒和狀態都是有意義的,不需要追求讓自己馬上脫離或消滅所有負向情緒,反而試着陪伴最真實的自我。當我們願意重新接納、包容、關愛自己,內耗就會逐漸減輕,身體氣機都會逐漸恢復暢順,氣血亦更容易養起來。
我們總是把悲傷、憤怒、擔憂等情緒標籤為「負向」,並將其壓抑,一味追求樂觀、積極、快樂等「正向」情緒狀態。殊不知陰陽本是互根互生,缺一不可,「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無陰,則陽無以化」,假如一直排斥抗拒那個黑暗無力、悲觀消極的自己,也就無法迎來真正完整的自己,無法展現真正的開心喜悅,生命中的陰陽,永遠無法完整。
透過調理身體、調和內在陰陽,抑鬱症是絕對可以完全康復的。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信健康] 受抑鬱情緒困擾?中醫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