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杭州學習之旅(二):醫院制度

滬杭的私營醫院,病床比公院少,但在醫療體系中佔一定角色。當中高檔的,能提供各類服務包括未納入政府醫保的項目如整容美容等,對象為已購商業醫療保險者,以支付昂貴費用;有較平民化的、做研究的和每年造200例肝移植手術的醫院;所以私院也可評為三甲醫院,但必要有急症室兼可提供治理創傷、中風及胸痛等服務。私院除提供選擇或其他服務外,對解決看病難也有幫助。
內地基層醫療發展迅速,他們稱家庭醫生為全科醫生。在上海參觀了一間示範性一甲級的街道社區衞生中心,服務十萬人口,剛在去年翻新,有門診及住院部,在以病人為本下,加入科技元素,設施先進齊備。門診包括慢病防治、健康智能服務艙以驗測基本健康數據、全科、中醫、牙科、康復等。慢病防治已推廣到慢阻肺病,康復科門診更設有智能上下肢康復機械人。中心透過視頻教授八段錦,對鏡子練習時可錄下影像,分析動作和關節移動。
住院包括寧養、養老和復康病床等。養老病床月費約5000元,比保險公司的醫養結合便宜。他們設計寧養病床時到過香港考察;我覺得在環境、設計、設施和配備方面都是青出於藍,單人病房有充足空間讓家人陪伴,設在社區亦方便家人陪伴探訪,好像和家相距不遠,不用到個遙遠地方。記起30多年前先父手術十多天後離世的情景。當年術後診斷為癌症擴散,他感到餘下時日不多,好像想回元朗老家看看,但卻未有提出來。由於醫院距家甚遠,而他仍未從手術復原,所以我也未敢提出,有點遺憾!

內地醫院和香港聯網制不同,三級二級一級醫院間沒從屬關係。話雖如此,在內地營運醫院首要是能吸引病人,政府對公營醫院只資助10%,其餘要靠病人帶來的醫保收入。病人直接到三級醫院掛醫生的號,毋須醫生轉介,但三級二級一級醫院間仍有轉診等合作,滬杭的三級醫院平均住院為五至六天,比全國8.8天低,病人要不是轉到二級醫院就是回家了,因二級醫院的醫保報銷率較三級低。三級醫院亦為一級醫院提供專家應診吸引病人。由於醫院間存在競爭,輪候時間不能長,比香港要等一年優勝,箇中隱情容後再談。錢跟病人走就有這好處!
上海的36間市級醫院彼此是獨立個體,電子醫療紀錄制式不盡相同。時代進步,上海醫管中心在醫療紀錄做了很多建樹,現在三級醫院間可互看病歷;而一、二級醫院也可看三級醫院的病歷,方便轉診。(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