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狼瘡專襲年輕女性

鍾浩然醫生 | 2025-01-09

不少港人生活緊張壓力大,工作繁忙,對於經常性疲倦、關節痛等情況習以為常,即使休息充足仍有該等症狀,且伴隨着脫髮、腎炎等其他病徵,便有機會與系統性紅斑狼瘡有關,巿民應立即求醫,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時期。這病為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專襲10至40歲的年輕女性,患者輕則面部出疹、手指關節痛及脫髮,嚴重的會影響身體重要器官,較常見的是腎炎。由於器官一旦受損便可能不能逆轉,故及早治療尤其重要。

醫生會視乎患者病情的活躍程度及受影響的器官等因素,制定合適治療方案。以往,患者一般可服用類固醇及傳統免疫抑制劑,如MMF,以抑制免疫系統活動,但這些藥物同時帶來不同副作用,如骨質疏鬆、白內障、中央肥胖及增加感染風險等,故不可長期服用。另一類藥物為生物製劑,針對性地抑制異常激活的生物因子,如B淋巴細胞刺激因子(Blys)及第一型干擾素(Type 1 interferon),有效減低病情活躍度、感染風險及腎炎復發風險,安全性亦相對較好。值得注意的是,歐洲風濕病學會亦在其2023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症的指引中建議,經醫生評估後,可考慮盡早加入生物製劑,減少甚至停用類固醇,以控制病情,減低復發率。

除藥物治療外,患者平日可從生活入手控病,如戒煙、進行游泳及緩步跑等紓緩性運動、避免壓力過大及暴曬太陽等。此外,由於患者較易受到感染,因此醫生一般會提醒他們必須接種不同疫苗。

曾有一名約30歲女士,求診時皮膚出疹、持續性微燒及關節痛,最初使用了類固醇、金雞納及MMF免疫抑制劑,但療效未如理想,其後加入注射性生物製劑,類固醇亦逐步減至少於5毫克;一年後紅斑狼瘡指標由100多跌至20多,病情穩定,生活質素得以大大改善。

作者為風濕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年輕女性易患紅斑狼瘡,女性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