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同餐不同命」

陳靖邦醫生 | 2025-04-07

周末家庭聚餐後,別人突然上吐下瀉,自己卻安然無恙。這種「同餐不同命」現象,其實隱藏着現代人容易忽略的健康關鍵——腸道免疫力。根據《腸道醫學期刊》一項研究顯示,成年人每年平均會遇到1.3次腸胃不適,而這些症狀嚴重程度與腸道防禦力密切相關。

腸胃炎致病元兇不只衞生問題,當病毒或壞菌入侵人體時,腸道黏膜的防禦工事才是決勝關鍵。這一層厚度僅0.3毫米的黏膜屏障,每一天需要處理30公升消化液與食物殘渣,更必須應付數以億計的微生物攻擊。這就好像一道海邊防波堤,平時的保養質量決定着暴風雨來襲時的受損程度。

要強化這道天然屏障,飲食策略需「雙管齊下」。除了膳食纖維攝取,更要注重纖維多樣性,同時提供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纖維,前者培養益生菌,後者促進腸道蠕動,形成完美清潔循環;另外,建議大家多吃天然、少加工食物,盡量少吃高油高糖食品,這些東西容易打亂腸道菌群平衡。益生菌屬於腸道裏的「好菌」,可幫助消化、製造維生素,還能抑制壞菌生長,可通過吃一些富含益生菌的食物來補充。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過度清潔反而會削弱腸道防禦力。日本大學實驗證實,經常使用抗菌洗手乳的兒童,腸道菌群豐富度比普通肥皂使用者低23%;適度接觸環境中的微生物,其實有助訓練腸道免疫細胞的辨識能力。

腸道健康管理就像退休金,年輕時累積的「菌叢存摺」將決定年老時的消化力。下次聚餐時,與其糾結該不該吃魚生,不如平時開始培養自己的腸道兵團。畢竟,真正的美食自由,來自強健的消化防線。

作者為註冊西醫

[信健康] 續談腸胃炎冷知識,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