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怕痛

蔡偉樂醫生 | 2025-04-14

不少病人以為自己進行內窺鏡時接受了「全麻」,睡醒一覺就已經做完了;但很多病人都誤會,實際上他們並沒接受全身麻醉。

進行全身麻醉時,麻醉科醫生會給予病人藥物,讓他們失去知覺和麻痹肌肉,遇到痛楚亦不會有自然反射,當需要進行一些精確手術時,醫生需要病人在完全靜止狀態,這時候就要進行全身麻醉。

中途醒來

全身麻醉時,病人要使用呼吸器材協助呼吸;而進行腸胃鏡,醫生不需要病人完全靜止,腸胃鏡亦沒有開刀手術帶來的痛楚,所以進行腸胃鏡時,病人絕少會進行全身麻醉。然而,腸胃鏡在過程中亦會帶來不適:進行胃鏡時,不少人會有想吐的感覺;進行腸鏡時,會有腸抽筋拉肚子的痛楚,即使施行靜脈鎮靜,不少病人亦會出現掙扎或中途醒來的情況。

如果本身個人比較敏感、大腸又長又多彎且多瘜肉,導致檢查時間延長,靜脈鎮靜的效果很多時就會在檢查期間失效,醫生亦未必能再加藥。

在進行監察麻醉時,麻醉科醫生會施行深層鎮靜,顧名思義所使用的藥物鎮靜效果較強,可以肯定病人失去知覺,不會感到任何痛楚,亦不會有任何記憶。麻醉科醫生可因應情況加藥,確保即使檢查時間延長,病人亦可繼續在麻醉之下。

但深層鎮靜效果更強,出現副作用的機會自然比較高,病人可能出現血壓低或血含氧量降低的情況。進行內窺鏡的醫生不能分心,因此深層鎮靜時必須有專業的麻醉科醫生在場進行監察和施用藥物。

一般而言,監察麻醉的風險非常低,而病人感覺就像睡了一覺就完成了,所以不少病人和醫生都傾向選擇監察麻醉。然而,監察麻醉需要專業的麻醉科醫生、額外藥物和監察儀器,所需費用自然較高。

監察麻醉風險非常低,病人像睡了一覺就完成手術,所以不少醫生傾向選擇此方法。

作者為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了解監察麻醉應用,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