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中藥 減輕癌症治療影響

陳翠萍中醫師 | 2025-06-06

「陳醫師,我剛確診癌症,準備做化療和電療,吃中藥有幫助嗎?」這是許多腫瘤患者心中的共同疑問。事實上,無論配合西醫治療還是單獨使用,中醫藥都能在不同層面為患者帶來益處。

化療期間,患者的血常規指標必須符合標準才能進行治療,然而化療本身又會降低白血球、血小板等關鍵數值;不僅如此,化療常見副作用還包括惡心、嘔吐、食慾不振、失眠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素。此時,中醫會透過辨證論治,根據患者的體質和西醫治療方案,開出具提升免疫力、健脾開胃、安神定志的中藥。這些藥物不僅不會干擾化療效果,反而幫助患者減輕上述症狀,並穩定血象,使化療能夠按計劃完成。

癌症化療有不少副作用,中醫透過辨證論治,根據患者體質和西醫治療方案,開出適合的中藥。(網上圖片)

化療後的脫髮問題也讓許多患者感到困擾,例如乳癌患者。對此,中醫會在化療結束後,加入補益氣血、促進毛髮生長的藥物,幫助頭髮、眉毛、睫毛逐漸恢復。不少患者回饋,新長出的頭髮甚至比之前更柔順,睫毛更濃密,讓他們重拾信心。

涼血養陰 修復組織

至於電療後的調理,從中醫角度看,電療屬於「熱毒」,容易導致患者陰虛血熱,表現為口乾舌燥、皮膚灼傷、黏膜潰爛等症狀。曾有一位40多歲鼻咽癌晚期男性患者,在完成6次化療和30多次電療後,身體極度虛弱;就診時,他說話氣若游絲,口乾嚴重,需頻繁飲水,吞嚥時咽喉劇痛,味覺完全喪失,食物入口如同嚼蠟,他的頸部皮膚因電療而呈現灰暗色,部分區域甚至潰爛,夜間常因疼痛難以入睡。

針對這類患者,中醫會採用涼血養陰、修復組織的方劑,例如以生地、麥冬等滋陰潤燥藥,緩解口乾和黏膜損傷,以丹參、當歸等活血生肌藥促進皮膚和咽喉修復,並輔以柴胡、鬱金等疏肝解鬱藥減輕抑鬱傾向。經過數月調理,這位患者已能正常上班。儘管仍有電療後遺症,例如痰液積聚需每晚洗鼻,但他的整體狀態顯著改善,EB(Epstein-Barr)病毒指數得到控制,生活質素接近患病前水準。

西醫擅長精準打擊腫瘤,而中醫則能調理體質,減輕治療副作用,兩者相輔相成。關鍵在於制定個人化方案,例如在化療或電療期間以扶正固本為主,減少不良反應;在康復期側重補益氣血,預防復發;在長期調養階段則結合情志疏導,提升整體健康。

作者為註冊中醫

[信健康] 中藥改善癌症副作用,醫師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