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影響生命 我要克服心魔

蘇瑞雯 | 2025-06-13

經常陪伴個案克服心魔,鼓勵他們嘗試、不要懼怕失敗,原來能醫也要自醫!感謝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邀請,讓我鼓起勇氣參與busking,成功克服心魔、接納自己的改變與不完美,度過了一個十分有意義且難忘的端午節!

我是鼻咽癌康復者,經歷兩次鼻咽癌洗禮:2017年接受33次電療,後遺症讓口水腺分泌大減,聲音變得低沉沙啞,偶爾發音失準、出現「黐脷筋」及吞嚥困難;2018年復發,切除癌細胞後,嗅覺永久喪失,味覺變得不再細膩。我自少喜歡唱歌,但因為聲音改變、破音而難過,漸漸放棄了歌唱。

然而,生命影響生命!數年前,我帶領一個鼻咽癌康復者的表達藝術治療小組,準備了一張特大畫紙,讓參加者自由創作。看見其中一位康復者畫了一支咪、一些音符及一個「追」字,便猜他很喜歡張國榮的歌曲《追》;後來他分享自己曾熱愛唱歌,卻因治療影響,連說話也困難,唱歌早已放棄。他分享之時,其實我也看見自己的心魔——當刻,決定播放張國榮的《追》,邀請大家一起陪伴他唱,結束後,他紅着眼睛向我道謝:「很久沒有唱歌了!」

後來,在鼻咽癌康復者自助組織健樂社的晚宴上,看見他站上台歌唱,那刻我感動得眼濕濕。成功鼓勵他人重拾興趣,自己何時才能克服心魔?今年端午節,終於做到了!多謝當日的在場聽眾,儘管我的破音無法讓大家「耳朵懷孕」,仍獲得大家掌聲鼓勵!

喜愛文字、旋律、歌聲,這些都讓我找到共鳴與喘息空間,陪伴釋放情緒、帶我從不安回歸安定。當日busking,選唱了神級偶像林憶蓮的《願》和《多謝》,以及鄭秀文翻唱的《問我》,以此向憶蓮致敬。回想當年在瑪麗醫院接受電療時,半身赤裸,被鎖在冰冷的電療床上,儀器隆隆作響讓人惶恐不安,感謝醫護團隊允許我播放CD,林憶蓮的溫柔歌聲,陪伴我順利完成33次電療。

鼓勵癌症康復病人重拾興趣之後,今年端午節,筆者亦克服了心魔,鼓起勇氣上台高歌。(作者提供圖片)

十分喜歡《願》及《多謝》,並非傳統勵志歌曲,反而帶着遺憾與傷感。病患使身體出現改變與失去,但人生就是要學習接納改變、遺憾及不完美,甚至擁抱不完美的自己;在遺憾中存盼望,如《願》的歌詞:「最美一幕還未閉幕,最闊的路在塵世遠方。」一起繼續向前行!

作者為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生命影響生命,情緒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