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麒尹醫生—醫心醫仁

2020-04-15
「心臟病發率越低越好,心臟病發的人越少,心臟科醫生就越高興。」 陳麒尹醫生說。

「仁者兼愛,故從二。」
心臟科專科陳麒尹醫生是位「奇」人 ── 自小便有很多奇怪但有趣的想法。他說小時候的志願是當巴士司機、父親是位醫生卻不想他當醫生、也曾經想過去劍橋讀政治當政客......可是兜兜轉轉,他還是覺得人的生命是最重要、最珍貴的,也希望他人的生命得以延續,因此決定把努力鑽研醫術,以拯救生命為己任。
「我是2003年沙士時期畢業的。我看見生命的脆弱,也看見生命的崇高。有認識的人得病,也有人因此而死去。凶險的生生死死中, 體會到醫生救急扶危的使命。」陳醫生回想當年初出茅廬,一場席捲全港的疫情,令他深深體會到醫生的天職。
「其實說回來,小時候我的志願並不是當醫生,而是當司機開巴士,特別是那一輛由我家開到廣播道的巴士。」陳醫生笑說。「我父親也是一位醫生,不過父母並不贊成我當醫生,因為他們覺得當醫生實在太辛苦了。當年父親在公立醫院每天看數不盡的病人,醫患比例失衡,雖然每天都不停看診,可是可以做的卻少之又少。父母希望我當個律師、金融才俊,不要把生命燃燒在醫學裡。」
可是,陳醫生小學四年級時,「醫生魂」還是被喚醒了。
「那時候開始我忽然覺得我還是要當醫生的,高中之後由拔萃男書院轉至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讀 IB,世界觀擴闊了,又覺得去劍橋讀 PPE(哲學、政治學及經濟學)做政治家都不錯,可是我最終還是選擇了香港大學醫學院。」陳醫生說。
加入瑪麗醫院後,多得恩師李偉聯教授、陳漢鏵醫生指引,陳醫生於二零一零年完成專科訓練,成為心臟科專科醫生。
心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臟病發頃刻奪命,陳醫生說,多年來在瑪麗醫院進行了數之不盡的「通波仔」手術,可是他最想做的還未做到。
「急性心臟病發是非常凶險的,因心臟病被送進急症室的,一年後的死亡率仍高於20%1。」陳醫生續說,慢性心臟血管阻塞「通波仔」並不困難,可是遇上急性病發,由於病人血壓、呼吸不穩定,甚至會併發心率不正,有機會需要洗血、運用人工心肺等,令救治非常困難。病人當中亦不乏四五十歲的家庭支柱。「有時見到一位是家庭支柱的父親被送進來急救,他的子女只有十多歲,我心想,我除了要拯救一條生命,我更要拯救一個家庭。」
陳醫生協助訓練好年青的醫生,待團隊有接棒人之後,便毅然走出私營市場,決定從預防開始做起。
「心臟病發率越低越好,心臟病發的人越少,心臟科醫生就越高興。」陳醫生說。「現在於私營市場工作,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藥物選擇去做好這目標。」
「臨床所見,很多急性心臟病人都是 40 歲以上,有『三高』問題而不自知,其中膽固醇過高是很多都市人面對的問題。他汀類藥物以往 20 年都是最廣為應用的降膽固醇藥,可是有超過10%的病人服藥後仍有膽固醇偏高問題,他們需要面對過剩的心血管風險。但是現時可以較靈活運用『膽固醇針』(PCSK9抑制劑) 把以往極難降低的壞膽固醇水平,降至理想水平,幫助他們及早處理好『三高』問題。對病人來說,進行預防心血管疾病工作,一定勝過開刀。」除了「通波仔」外,陳醫生對其他富有挑戰的任務也感興趣。「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特別協助患心臟病的懷孕女性渡過孕期,是否想挑戰難度?其實我只是關顧生命,珍惜每一個新生命的誕生,或拯救一個可以免於心臟病發的病人,也都是希望生命得以延續。作為醫生,這是我們的使命。」

本版面由賽諾菲製藥支持
SAHK.ALI.19.12.0702 (04/2020)
Reference
1. Mozaffarian D, et al. AHA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 2015;131(4):2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