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破疾病的偽裝

謝彩雲中醫師 | 2020-12-09
疫情加上社會事件、政治變化,令不少人患上中醫學稱為鬱症、臟躁、癔病、悲惵、癲疾的病症。從氣病開始,得不到疏解,再發展出各種各樣的症狀。

方女士已年屆六十,一向健談活潑,關心時事,對朋友很好,從來都是飯局發起人。至於性格,熟悉她的人會覺得她偶爾有點兒偏執,但不算嚴重。但自去年年中開始,她經常覺得胃不舒服,說不出的不適,初是胃脹,後來是胃痛,於是往看醫生,開了胃藥,吃了幾天,仍是不行,又看中醫,吃了幾帖消食導滯、疏肝解鬱的中藥,仍是不適,如是者幾天換一個醫生,看了一大堆中、西醫,仍是不得要領。

惡性循環

也嘗試過針灸,但針了數個穴位,數分鐘旋即暈針,醫師馬上替她拔針,讓她躺下休息,過了半晌人已恢復正常,但奇蹟地胃不痛了,可她老覺得針仍留在肚子裏,十分擔心!醫師告訴她這是針感,顯示治療相當有效,事實上她的胃已不痛了。又過了數天,她覺得肚內的針真的不見了,可是胃又開始痛了!

家人帶她看腸胃科專家,照腸鏡、胃鏡等,最後找不到任何器質性問題,腸胃專家叫她去看精神科,周旋了一輪,她才肯往看精神科,開始了精神科藥物的治療。

吃了精神科藥物後,胃是不痛了,但人更見焦慮,愈來愈多疑,老說嚥不下東西,愈發挑食,連藥物也挑,不出門,不願見人,數月下來瘦了20公斤,剩下皮包骨,人像是會「飄」一般。方女士愈發焦慮,為了豆大的小事都會十分擔心,吃不下、睡不安,大小便又開始出問題,令她更擔心自己的健康,卻又不願吃藥,於是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最差的時候,連照顧她的家人也開始情緒不穩了……

臨床上,這類病症及病人數目確實不少,尤其疫情加上社會事件、政治變化,有些患者老是說身體某些部分特別的痛,內外檢查做了都是沒器質性病變,但仍是很痛,接受針灸治療後紓緩了一會,但旋即再痛,後來連針灸醫師也叫她往看精神科,可是吃了精神科藥物後,人是鎮靜了下來,卻又衍生了其他藥物副作用及其他問題。

中醫學稱這個病為鬱症、臟躁、癔病、悲惵、癲疾。主要是情志不遂、氣機不暢為主因,是從氣病開始,得不到疏解,最初氣滯於腸胃,漸次氣滯於咽中,下焦氣化不利以致大小便不通。日久漸漸發展到血份也病了,以致心神失養,造成各個臟器的供應都不足,發展出各種各樣的症狀,除上述的厭食、大小便不通、睡不入寐、食不下咽、周身疼痛外,還會有妄想妄聞等等。

情志不舒

以方女士為例,她最初是因情志不舒,氣不行,滯於胃脘,所以老是覺得胃脘脹、疼,因而一度在「暈針」的大刺激下,胃真的不痛了,但她根本的情志問題得不到紓解,後來受到社會運動的大刺激下,漸漸發展成後來的癲疾,且病愈來愈深,由於食不下咽,各個臟器都得不到氣血的濡養,功能不足,最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要治這個病,一點都不容易,除了藥物,還要在情志上作梳理,而且治療時間漫長,家人及醫師也要有無比耐心。

不過,首先必須要認清的是,這個病的本質,不能讓它表面的症狀給糊弄了,見胃治胃,見痛治痛,搞不清它的本相,是不可能治好的。

作者為註冊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