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態、營養不良及COVID-19

林盈吟 | 2021-02-26
愈來愈多數據顯示,缺乏維他命D的患者,COVID-19病情會更嚴重,死亡率也更高,而人體主要依靠接觸陽光產生維他命D,宜多接觸太陽或吃補充劑補充維他命D。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最近的研究表明,2019冠狀病毒(COVID-19)感染患者與健康人士對照組相比,糞便中的微生物群有顯著變化,其中的微生物品種失去平衡,反映患者免疫力較弱,容易受病毒侵襲。因此,本文推介多樣化飲食,幫助維持腸道微生物群的平衡。

多樣化飲食為每個奠下抵抗COVID-19的基礎。鑑於腸道微生物生態系統的複雜性,單樣食物不會顯著改變其整體格局,但地中海飲食等多樣化飲食,能夠供應充足飲食纖維於微生物群代謝、使用,對維持免疫力極其重要。體外細胞實驗發現,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 GOS)和阿拉伯木聚醣(Arabinoxylan)會增加干擾素-γ的產量(IFN-γ:能活化巨噬細胞,使其能夠吞噬並消化掉細胞內細菌及原蟲),並減少腫瘤壞死因子-α的分泌(TNF-α:大量分泌時會產生厲害的發炎反應,甚至引起發燒)。

多元飲食 助防治新冠

地中海飲食模式,特點為大量的全穀物、蔬菜、豆類,配以適量的蛋白質、堅果、特級初榨橄欖油(富含多酚類)、不飽和脂肪酸,以及盡可能避免加工肉類和精製澱粉類。這種飲食模式主要有3種好處:

1.有利於調節腸道微生物之豐富多樣,繼而保持其整體平衡。

2.能攝取足夠的微量營養素,即維生素A、B6、B12、C、D、E、葉酸、鐵、氦、鎂、鋅和銅等,可加強先天和適應性的免疫功能,對免疫系統舉足輕重。

3.最後,多樣化的飲食包括發酵乳製品、發酵大豆、發酵蔬菜,含有對人體有益的乳酸桿菌和鏈球菌。

同時,另一個腸道微生物研究亦證實COVID-19患者的糞便桿菌(F. prausnitzii)較為缺乏。F. prausnitzii有刺激丁酸和幫助腸道抗炎的作用,甚至正被研究用於治療炎症性腸病(IBD),而進食來自不同來源的纖維,如蔬果豆穀類中常見的膳食纖維、可溶性纖維菊粉纖維(Inulin),皆有助F. prausnitzii增生。

了解到微生物─飲食─人體宿主之間的交互作用,我們可以通過多樣化飲食,建立適合的腸道環境,幫助有益的微生物生長。例如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是公認的有益菌種,它們有助產生腸道丁酸鹽(Butyrate),可加強腸道皮細胞的健康,提升對細菌、病毒等外來物的抵抗力。換言之,多樣化飲食對人體的免疫防禦系統有不可分割的影響。

目前尚未有憑飲食預防或治癒COVID-19的證據,但營養不良和慢性病患者的COVID-19病情多半會更嚴重。我們可以從飲食着手,預防營養不良和非傳染性疾病:世衞組織發表了一套飲食建議,鼓勵從西化、多加工食品的飲食習慣轉向更多樣化的飲食。同時,各國營養師學會建議,進食足夠的水果和蔬菜、蛋白質食品和全穀物以支持強大的免疫系統,以攝取免疫系統所需的關鍵營養素。

健康人士每天的多樣化飲食,包括5份或以上的水果、蔬菜(不包括澱粉類蔬菜);含3碗份量的全穀物和豆類;手心份量的堅果,盡量減少糖(在製造或烹飪過程中添加到食物中所有的糖),和每天攝取少於5克的鹽。脂肪則以不飽和脂肪優先於飽和脂肪、避免工業產生的反式脂肪。

補充維D 控制好血糖

由於患有2型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在感染COVID-19時康復前景最差,死亡率較高。中國湖北省對7300名COVID-19(其中近1000人患有2型糖尿病)受試者進行研究,發現血糖控制良好的受試者(≤10mmol/L)的併發症和死亡率風險較低。當慢性病患者疑似感染COVID-19,首先要控制血糖水平,並保持營養和水份充足。如COVID-19患者出現感官受損,如喪失味覺、嗅覺,應每2至3小時攝入高熱量和高蛋白質的食物,以及每15分鐘攝入60至120ml的液體,補充發燒造成的水份流失。此外,愈來愈多數據顯示,缺乏維他命D的患者,COVID-19病情會更嚴重,死亡率也更高,人體主要依靠接觸陽光產生維他命D,故建議長期在室內生活或膚色較深人士,可考慮服用適當補充劑補充維他命D。

最後,無論跟從何種飲食建議,欲求身體健康,凡事不過量,取其中庸之道。

撰文 : 林盈吟_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營養師

 

[信健康] 保養腸道非難事,專業貼士要留神!【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世衞組織發表了一套飲食建議,鼓勵從西化、多加工食品的飲食習慣轉向更多樣化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