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中藥之皮類

梁寧茵中醫師 | 2022-03-14
生薑,是一般家庭常備的烹調佐料,亦是中醫常用的藥材之一。

生薑,是一般家庭常備的烹調佐料,亦是中醫常用的藥材之一,性質溫,與肺、脾、胃經有密切關係,用於寒性感冒初起、汗不出,或胃寒嘔吐、寒咳痰多等症狀,有發汗、溫胃祛寒、溫肺止咳去痰的作用,更有調節血壓(血壓高時調低、血壓低時調高)、促進氣血運行、強化心臟等功效。在處理生薑時,經常會將皮去掉,只用薑肉,其實有很多植物的外皮都有藥用價值的,而薑皮就是其中一種。薑皮與薑肉的性質是相對的,薑肉熱、薑皮涼,有互相調和的作用。薑皮更有行水消腫的功效,適用於水腫初起、小便不順的患者。
在中醫祛濕的名方中,有一方叫做「五皮飲」,用作治療氣滯脾虛引致的全身水腫、妊娠水腫及腳氣(足癬)。
方中用了5種植物的皮入藥,用不同的途徑祛濕利水。除了用生薑皮宣胃陽之外,更配搭了陳皮理氣,茯苓皮健脾,桑白皮瀉肺及大腹皮行氣,以達肺脾氣行,利水、滲水、行水、水道通暢,濕去腫消的功效。
陳皮,廣東三寶之一,與生薑一樣,也是藥食同源、用途廣泛的食材;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泡茶、釀酒、煮粥、煲湯、蒸魚、製作甜品、零食等,都喜用帶有橘子香味的陳皮。它是曬乾或低溫烘乾成熟橘子的果皮,以廣東新會的品質最佳,稱為新會陳皮。陳皮性質屬溫、味苦辛、與肺脾經有密切關係,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祛濕排尿的作用,適用於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咳嗽痰多(寒痰/濕痰)等症狀。在市面上,愈久的陳皮,氣味愈芳香,價格愈貴,原因是存放期愈長,陳皮的營養物質會愈多,藥用成份及療效亦相對增加。如果用陳皮作防病養生之用,請選購5年以上的乾品;要用作治療疾病時,則要選購10年以上,效果才會顯著。
茯苓,寄生於松樹根上多孔菌類植物的菌核,球狀,形如甘薯,內部呈白色或粉色,炮製後稱為白茯苓或雲苓,常與白朮同用,作健脾祛濕之用。茯苓的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亦是重要中藥之一,性平、味甘淡,與腎及膀胱經有關,有利水消腫而不傷氣的作用,適用於因腎與膀胱疾病引起的小便不利、皮膚水腫等症狀。
桑白皮,是桑樹的根皮,冬季挖根,刮去黃棕色粗皮,曬乾入藥。桑白皮的性質寒、味甘,與肺脾有密切關係,對肺熱咳喘、因水飲留胸肺、脹滿胸悶不適,桑白皮有瀉肺熱平咳喘的作用;而對頭面皮膚浮腫、腳氣、小便不利等症狀,桑白皮又有利水消腫功效。
大腹皮,是棕櫚科植物檳榔曬乾後的果皮,又名檳榔衣,性微溫,味辛,與脾、胃、大腸、小腸經有密切關係,有清熱燥濕、下氣寬胸、整腸止瀉、行水消腫的作用,用於濕阻氣血、脘腹脹悶、大小便不暢順、水腫腳氣(足癬)等。
早春三月,香港除了受疫情嚴重困擾之外,更受潮濕天氣影響,上述除了生薑皮及陳皮可醫食同源外,其他植物的皮類也是藥用為主,不能亂用,要經中醫診斷處方才適合使用。左方介紹一款簡單的祛濕防疫湯水供大家參考。在此,祝香港抗疫成功,各位健康平安!
作者為註冊中醫

補肺健脾祛濕湯(2-3人份量)
材料:黃芪20克、炒白朮20克、防風10克、茯苓皮15克、薏米15克、杞子15克,羅漢果半個,陳皮一角,紅蘿蔔中型一條去皮切塊,瘦肉300克(出水備用)。
做法:將藥材洗淨,準備一鍋1.5公升水,加入所有藥材煲一小時後,再加入瘦肉及紅蘿蔔,再煲一小時,食前加入適量海鹽。

[信健康] 認識中藥食療,中醫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